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盘点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盘点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5月2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3月18日在沪召开。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在会上透露,到2020年,将力争使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实现产业化,并且让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达到700亿元的年销售产值。   据悉,由于我国医药产业的产品(中药除外)自主创新的药物不足,在国际竞争中经常受制于人。为此,今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在过去“十五”期间的基础上,重点落实48个一类新药的产业化。并且力争在未来5年内,实现近半数自主创新药物产业化,30个自主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让众多病患能够用更优惠的价格,用优质的药品。除此之外,今年本市还将落实一批包括诊断与基因疫苗、食品安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多肽药物等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项目。   除了稳步推进医药产业成果转化外,本市相关研发队伍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据悉仅在2005年,上海科学家就成功在《细胞》上发表了5篇论文,占我国同期在此刊物发表论文总数的六分之五,打破了中国学者在该期刊上25年的沉默。   数字一 48个一类新药   代表作: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   去年11月,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一类新药生产批文。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中晚期头颈部肿瘤,H101结合化疗的有效率达78%,比单纯化疗高了1倍多,如果结合加温治疗,疗效会更好。   作为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抗癌药物,H101创造了3个“第一”:世界上第一个被准许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国内第一个可望打进全球市场的生物一类新药,同时,它还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种个体化的体内肿瘤疫苗。   事实上,H101诞生的过程本身充满了戏剧性——从模仿国外的研究成果到自主创新,再到最终遵循国际规则,收购全球知识产权——H101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药研发道路。目前,三维公司已拥有了H101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市场的专利,其名为“CHINA”的系统免疫疗法也已经在主要国家申请了专利。预计今年,H101将在美国展开临床试验。   2003~2005年,上海累计获得新药临床批文566个、生产批文310个,累计申请生物医药发明专利3066项。其中,一类新药临床批文38个,一类新药生产批文10个,一类新药批文数量(临床+生产)是“八五”和“九五”总和的6倍。去年,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已经形成10多亿元产值。   数字二 20个国际化产品   代表作: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   在医疗条件缺乏的非洲丛林,如何及时发现悄然蔓延的艾滋病?一种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半小时就能擒获病毒的试剂盒,将为这些地区的HIV感染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   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约有4千万HIV感染者。由于缺少便捷有效的诊断手段,90%的感染者尚不知情,成为极度危险的传染源。   2006年新春,总部设在纽约的克林顿基金会正式将科华公司确定为其在全球的艾滋病诊断系统四大供应商之一。通过这一渠道,科华公司的艾滋病抗体诊断试剂盒将大批量出口到亚、非、拉及欧洲部分地区。   入选克林顿基金会,沪产试剂盒靠的是它出类拔萃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在此之前,科华研发的这一艾滋病诊断试剂盒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相中,并在该组织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实验室中接受评估。在453例样本的检测中,该试剂盒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双双达到100%,没有出现一例漏检或误判,由此被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列为推荐产品。   作为市科委抗艾滋病专题重大项目,这款试剂盒的诞生,使得想象中无比复杂的艾滋病诊断变得既方便又快捷。由于操作简单、特征明显,即便没有专业人员在场,偏远地区的人群也能自查自测。   目前,巴西、赞比亚等国政府已经与科华公司就产品出口事宜展开接洽。   或申请国际专利,或参与国际认证,或承接外包业务——不满足于国内小市场的申城医药企业结合各自特点,勾勒出一条条个性十足的国际化路线图,全面进军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迪赛诺公司的抗艾滋病药物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认证,远销非洲和南美;禾丰制药刚刚通过澳大利亚的CGT认证,一下子签下8个品种的订单;复星集团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被世卫组织纳入全球采购订单;微创的心血管支架已打入欧洲和日本市场;上药集团治疗糖尿病的原料药二早双胍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CGMP认证,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市场。   数字三 23篇顶级刊物论文   代表作:《细胞》   脑是最奇妙的信息加工和传导机构,一个又一个神经细胞如同平时用的电话:一端的树突是听筒,专门用来接收信号;另一端的轴突则像话筒,用来发放信号——如果没有这个基本极性,神经信息的传导就会彻底乱套。那么,神经细胞的“听筒”和“话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去年1月,美国《细胞》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一个名叫“GSK”的蛋白质,是决定“话筒”和“听筒”的“关键人物”,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是近25年来,我国内地学者首次登上这本顶尖学术刊物,其第一作者蒋辉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在读研究生,而该项研究工作全部在中国本土进行。   为什么长期使用吗啡、可待因等阿片类药物,会产生耐受性,疗效更是大打折扣?时隔半年,国际顶级刊物《细胞》上再次出现了上海科学家的名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旭不仅揭示了吗啡镇痛作用的新原理,更找出了其间产生耐受性的“罪魁祸首”,为发展新型“持续奏效”的镇痛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去年,上海科学家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细胞》上发表论文5篇,占全国的5/6,打破了中国学者在该期刊上25年的沉默。   “十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在《科学》、《自然》和《细胞》等顶级刊物上共发表论文46篇,其中由上海科学家牵头发表的论文占了一半。与此同时,上海科学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中50%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重点项目中20%的研究课题和经费,在基因药物、组织工程、抗体工程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占领了一批制高点。   数字四 30家研究中心   代表作: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长期以来,中国人守着丰富的“百草”资源,却得“模仿”别国的药物,这一尴尬缘于我们的药物研究一直缺少一把高效的“筛子”,无法从浩如烟海的化学物质中选出那些能与疾病“一搏”的化合物。   2003年,我国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筛选体系在张江建成,一举打破了创新药物研发的瓶颈,有望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化学药物97%以上为仿制药的劣势。   筛选,是新药研发的起点。一般而言,至少要筛选10万个化合物,才有可能得到5个有希望研发成药的“候选者”,即先导化合物。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使得药物筛选模式焕然一新。   ——快速,每天可筛选10万药次,可一药多筛,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上测试其生物活性,既增加了发现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的概率,又显著节约成本;   ——微量,样品仅需几微克,使得一些珍贵的天然产物和难以合成的化合物也能进行生物活性筛选。   作为一个国家级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意义超越了技术本身。短短几年,中心构建起72种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和高内涵筛选平台,200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的二级筛选模型,发展了富有创新性的集群式高通量筛选和高内涵筛选相结合的新药研究模式和一批先进的高通量筛选新技术,建立了首个国家化合物样品库,拥有10万个以上化合物。已为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40余所大学、研究所和制药企业提供大量筛选服务,筛选化合物2万余个,筛选数10万药次,发现活性化合物上千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创新药物的研究。   钱花得不多,时间也不长,一批重磅级新药已经在此诞生。其中,8个治疗肿瘤、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的创新药物已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2个治疗肺癌和早老性痴呆症的特效药明后年即可上市。   从“一所六中心”的最初构想,到如今的“一所(中科院药物所)+一校(上海中医药大学)+30家研究中心”的组织构架——“十五”期间,通过对研发资源的不断整合和完善,上海在国内率先构筑起了以国家级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一条以基础创新、临床研究、应用开发、工艺设计优化为主的研发产业链,申城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数字五 5大产业集聚区   代表作:张江“药谷”   一片不到3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10年前,当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还是纸上蓝图的时候,我国97%的药物为仿制药的现实曾是无数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十年磨一剑!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全新版图上,张江“药谷”成了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名字。从悄无声息到掷地有声,张江“药谷”留下的是一连串坚实的脚印:近30个创新药物在这里诞生,百亿元年产值在此创造,30家研究中心和10余个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落户此地。   “药谷”的创新磁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著名医药企业的加盟,有力提升着整个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能级。环顾基地,大、中、小型产业梯队在“药谷”分布错落有致:世界医药销售额前20位的企业一半安家“药谷”;天津天士力、江西汇仁、浙江华海等23家药品生产企业积极吸收着“药谷”的原创成果,以至于新药“才露尖尖角”就应者如云;200多家“头脑型”中小企业纷纷选择这里作为创业起点,入驻数量以80%速度递增。   日长夜大的“药谷”不辱当年使命。如今,这里创造着全市近40%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成为新药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的集聚区,更是领跑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引擎”。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药谷”申请的新药临床批文以年均近70个的速度递增。目睹眼前的一派生机,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乐观估计,15年内,我国有望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