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营销方式,沿用至今,优秀的企业制订了标准的、可操作的药品招商流程,市场运作得心应手。而有的企业和招商人员却仍然感慨“招商难”,代理商则感觉品种难找、厂家难觅。 1.稳军心、激斗志。 市场的稳定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只有社会稳定我们才能够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如果社会动荡、政策不稳,就如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允许也无心搞经济。因此,市场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导向和人员、品种的相对稳定。 有的企业对市场缺乏长远的规划,一切决定都来自于拍脑袋或道听途说,从不论证营销模式,也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还美其名曰“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销售政策执行不到半年,营销人员频繁调岗或流动,代理商所留厂家联系人的方式不下五六人,基本上都是新面孔。试想,如此频繁的调整,怎能让代理商安心操作你的品种呢?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合理的调整不可避免,但经常性的随意调整就不正常了。 我们经常听到业内称××药企为药界黄埔,这可不是褒义。如果不能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市场很难有大的起色,特别是招商类企业。药品招商是客户和经验积累的过程,销售人员在目标市场不经过两年以上的摸索,很难对市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笔者曾对一些优秀的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这类企业的队伍十分稳定,招商经理在目标市场多有3~5年以上的销售经验,这些企业的市场做得好也就不奇怪了。企业想要正常发展,必须依靠情感、文化和利益留住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 2.攻防结合。 市场的维护和开发同样重要。现今网络上流行种菜、偷菜,其中有些公示牌很有意思:“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偷回到解放前。”临床市场的开发也一样,维护老客户和现有市场同市场开发一样重要。维护老客户是保基础量,开发新客户和空白市场是保增长。只有处理好维护和开发的关系,招商市场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多数企业抱怨招商难,可我们的企业是否考虑过“客户流失为什么这么大?”多数企业和招商人员认为,客户进货就万事大吉了,马上另辟新的市场,想着“客户进货了还需要维护什么?客户拿的是现款,推广产品会比我们更上心。”因此,他们对客户反馈的市场问题多采用应付态度,迟迟不给予明确答复,最后客户只得放弃合作,另觅其他厂家和品种。有专家分析,开发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老客户成本的5倍以上,我们的企业怎么就算不清楚这笔账呢? 3.充足补给。 强大的后勤服务可以保障销售周期的延续。多数企业把后勤服务部门作为销售部门的附属部门,销售部成功开发市场后,后勤部门进行资料和相关手续的维护,往往销售部很强大,后勤部或客服部就几个小姑娘负责跟踪,忽视了客服的重要性。比如招投标工作,业务员认为招投标是招投标部或市场部的事情,对业务不够重视,导致客户刚把产品做到医院,还没让临床大夫形成处方习惯,下一年度就废标了或中标价不理想,该市场就中断了循环的可能,一下回到了开发初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特别是现阶段开展以省级为单位进行的招投标挂网工作,一旦失标,就意味着原有产品退出了该地区,因此招投标工作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有的客服人员不专业,不能及时提供客户所需的手续材料,有时一套首营资料就得邮寄5~6次,大大浪费了客户的时间和销售时机,导致客户不得不割舍掉该类厂家的品种。因此,招投标、资料手续、学术推广、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均需要企业派专门人员负责,由主管领导牵头,务必重视,及时、有效地处理,不断提升客服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 4.信息互通。 不定期的市场互动,缔结共赢关系。市场是由客户和厂家共同来操作的,客户处于市场的第一线,由于客户不是厂家人员,因此存在难于管理等不稳定因素。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客户的动态,以免被竞争对手挖墙脚。稳定客户,还要和客户形成互动,让客户成为企业的一员,给他们以归属感,让其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营销中来,比如销售人员的考核和评比、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市场规划等可征询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为代理商提供周到的支持,服务应做到让客户“乐不思蜀”、“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最高境界,及时处理客户的反馈意见,不定期地和客户进行互访沟通。 只有这样,我们的招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营销成本。(耿军波)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