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成都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还是一家不知名的医药外包小公司,而如今,它却是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首选合作伙伴。这种质的突破得益于海归博士陈元伟的努力。多年的海外留学、供职国外两家世界500强知名医药公司的经历使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更为清楚透彻。
面对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他致力于搭建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产业的“集聚”,取得规模效应。也正是这种实干的劲头,使他在“2011年度成都科技创新十大人物”评选中备受瞩目。 举家回蓉 看中成都生物医药发展的“智力”优势 瑞士洛桑大学博士,美国雅培制药公司资深研究员,美国拜尔制药公司首席研究科学家……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走出国门,经过十几年的打拼,陈元伟在异国的生物医药行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游子”的感觉始终让他关注着国内的动向。 2004年,中科院实施“百人计划”,引进高端人才。“机会来了!”借此契机,2005年,陈元伟只身回国,准备在自己擅长的生物制药行业大展拳脚。3年后,他以成都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回到了家乡成都,而该公司也是国内知名医药外包企业——尚华医药研发服务集团在西部投资的唯一一家研发中心。 尽管在当时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与沿海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陈元伟却充满信心:“成都不仅有完善的硬件设施,还有各大院校、研究所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这里将会是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发展源。”2009年,陈元伟顺利入选四川省首批“百人计划”,“提供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子女上学有照顾,看病有‘绿色通道’专家会诊……”在陈元伟的认识中,这些政策相当于“助推器”,为他解除了所有的后顾之忧。随后,他卖掉了美国的房子、车子,把妻子孩子接回成都,“踏踏实实地在成都干一番事业。” 组联盟建平台 打造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 刚到成都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时,公司的状况在陈元伟看来几乎是艰难的。整个公司只有一家客户,50多人的团队中高精尖的人才很少。“先要引进人才,打造团队!”陈元伟利用自己丰富的海外阅历,广泛“搜罗”人才。曾与他在美国供职同一家公司的李英富博士率先被“引荐”归来,随后,李英富又推荐了自己的同事陈光武博士。就这样,陈元伟组建起了公司的博士团队。“公司现在员工近200人,其中海归占了5%,硕博加起来有50%以上。” 而为了开拓市场,陈元伟不停地奔波于国外大型的医药生产企业中进行“自荐”,以高质量的研发服务说服客户。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客户从1家增长到70余家。“90%的客户都是海外公司,不少还是世界500强的企业。” “现在睿智团队的技术优势已经比较强,正在考虑突破传统的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而陈元伟更高的目标,则是要在国内培养一批生物医药的人才,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技术、产品。而现在着手做的,就是推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 成都睿智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在2010年先后获得“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010年中国百家最具成长性企业”等荣誉。去年,成都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作为理事长单位,成立了“成都生物医药外包服务联盟”,第一批成员包括成都市的25家生物医药研发公司、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校。今年4月份,公司与高新区政府联合建立的“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启动,并获得“成都市重大产业技术平台-生物医药分析测试”资质,最近还以成都睿智化学为依托单位成立了“成都仿创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陈元伟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而充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联动成都的生物医药公司共同进步,形成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效应,才能产生更大的反响。“接下来,公司将加强与成都本地药品企业的合作,为其提供更好的技术、产品和平台。”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