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公司,这已经不能代表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士力”)的野心和抱负。
从研发出改善心血管的黑色中药小药丸开始,闫希军的创业“征程”已经超过十四年,他现在要把天士力变为全球中医药现代化的孵化器和舞台。 打开中药的“黑匣子” 2010年8月7日,天士力宣布,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顺利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管局)Ⅱ期临床试验,并将申报最后一步的Ⅲ期临床试验。 这个尚未完成的临床试验几乎成为当时中国制药业最为引人关注的新闻,这是中国制药业第一次在拥有权威话语权的美国药品市场上获得认同。 这一全行业的重大“利好”,提振了艰难跋涉中药现代化13年的天士力,也增加了中国制药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信心。13年前,对于最先扛出“中药现代化”大旗的天士力,围绕在其身边的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怀疑和争论。 1994年,这一年,40岁的军人闫希军拿到了转变人生的钥匙――他研发的复方丹参滴丸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复方丹参滴丸及其系列研究”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列入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自动化的滴丸制剂生产线同时建成,产业化同步推进。 1996年,闫希军和他的复方丹参滴丸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踌躇满志的他提出“传统医药第一品牌”的企业目标,但随后一次陪同国家中医药局人员访问FDA的经历,让他第一次深刻意识到,这个目标的实现将面临多少挑战。“当时大家各自准备了一箱药,那是各家最好的看家品种,但对方连问的兴趣都没有。”闫希军回忆说。 实际上,压力不仅仅来自国际市场,在国内,很多人坚决反对中药“向外走”。 在用药上,中药是多味药物的不同剂量配伍,讲究个中玄妙的相互作用,在西方世界看来,就是不能用成分分析量化的“说不清楚”,这恰恰是他们所认为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的“黑匣子”。 “我相信中医药能找到一种中西方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也必须找到。”闫希军认为,如果中医药继续千年前的简单继承,最终也难逃没落的命运,“一定要用技术创新打开中药的黑匣子。” 复方丹参滴丸是闫希军的第一个成功试验。1997年,复方丹参滴丸以药品身份第一个通过FDA IND临床用药申请,正式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蛰伏十年 “可实际上,几乎没有企业去欧美申报,”闫希军回忆说,“尽管我们通过了申报,但按照FDA的标准做对照后才发现,自己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这一年是1997年,天士力一路高歌猛进的国际化道路戛然而止,这一停,就是十年。 “首先是没有钱,当时测算下来,需要至少五六亿美元的资金,这对还处在企业初创期的我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闫希军谈到,而更关键的问题来自技术、人才和新型工业化的标准和理念。 闫希军和天士力卧薪尝胆了十年。 十年间,天士力由部队企业转归地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与此同时,天士力现代中药城产业园区快速建成,并与中外知名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引进和培养人才,先后承担并完成30多项国家科研攻关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80多件,有90多项专利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授权。复方丹参滴丸的自主研发不断深化,并相继推出养血清脑颗粒、柴胡滴丸等现代中药产品群。 2006年,天士力再次启动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 2007年,十年蛰伏后的天士力再度提出“全面推进国际化”,重新上路。 带动行业国际化 目前,以复方丹参滴丸作为敲门砖,天士力已经通过区域市场的广覆盖形成了品牌效应,而更关键的是,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的理念和意识不断提升。 根据天士力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底,集团销售额125亿,复方丹参滴丸单品种连续9年销售额过10亿,2010年销售额16亿,其每年预计服用患者人次数在1000万以上,已成为国内心血管中成药绝对的第一品牌。 中医药世界联盟的想法由此而生――“把那些有志向的企业带动起来,用天士力13年国际化的经验做分享,通过市场运作的方法,将中国一批好的中药产品推向国际化的快车道。”闫希军解释说。 据闫希军透露,目前,基金规模15个亿,盖茨基金和中国社保基金等都参与其中,包括三九、东阿阿胶、修正药业等在内的10家企业已经入盟;而未来这一基金规模有望达到50亿。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