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昨天,本报报道了又便宜又好用的经典老药青霉素已渐渐淡出百姓的视野,其最主要的原因既非耐药性,也不是风险大,而是因为价低利薄,医生无利可图,不愿意使用。而更多高级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仅使得百姓看病昂贵,而且也促使了患者耐药性的生成。
据悉,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市正在加紧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按此要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原则上不超过35种。
昨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二、三级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种类多在要求的两倍左右,如参照条例执行,半数左右的抗生素都会被逐出院门。市一院已于6月下旬就已先行做了抗生素的清退工作,从原先使用的94种抗生素中清退了44种。许多价格昂贵、不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安全性差、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都被一一清退。
限种类
市一院清退44种抗生素
早在今年年初,市一院就已将抗生素的整治工作列为了今年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该院对医院在用的抗生素进行了梳理,发现临床使用的抗菌药达到了94种,几乎超出国家要求的一倍。最后,医院连开3次会议,于6月下旬一举砍掉其中的44种。
“出局”的首要原则是药品是否在医保目录内。最后仅一两种非医保用药保留了下来。此外,耐药性、药品安全性、疗效、性价比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医院还根据要求,对高等级抗生素的品规数量进行了控制,如,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应当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
经过一番筛选后,青霉素、一代二代头孢等廉价而实用的抗生素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而一些价格昂贵、不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安全性差、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都被一一清退。
需要强调的是,被清退的抗菌药并非有质量问题,而被保留的品种也不会一直使用。在以后的临床和药物耐药性实验中,如果有某种抗菌药的耐药性超标,同样会被淘汰。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多数三级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种类在90到110种,参照要求,半数左右的抗生素都会被逐出院门。而价格昂贵、安全性差的药品将成重点清理对象。对广大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个极大的“利好”。
限级别
普通医生只能开青霉素等
根据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各级医院还要对抗菌药物采用分级管理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够开高等级的、昂贵的抗生素。
市一院药剂科主任孙安修介绍:“对抗菌药物,我们具体分为三个级别:对‘非限制级’,医师以上都可以开,以青霉素为代表;对‘限制级’,主治医师及以上可以开,以头孢呋辛为代表;对‘特殊级’,只有副高以上的医生才能开,以头孢哌酮为代表。”
该院还成立了专家组,对于需要使用特殊级的患者进行评估,专家组一致认可后方能使用。而对于急诊需要,则需要经总值班审批后才能使用。
谁要是开出三张滥用抗生素的处方且没正当理由,将被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而此后仍不悔改,再开出两张方子,结局就是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责任人的行为还会连累所在的科室,甚至拖累科室主任被撤职。
据分析,如此分级管理后,能开高等级抗生素的医生少了,使用量必然也将减少。占多数的医师只能开青霉素等一级用药了,这些抗生素的使用量必然也将增加,以后患者看病将能看到更多青霉素等经典老药。
这样一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看病贵、耐药性增强两大问题都能得到极好地遏制。 记者 苏扬
【延伸阅读】
多保留口服抗生素
记者还了解到,在此次的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中,卫生部门要求,今后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口服或肌肉注射(即通常的“屁股针”、手臂扎针等)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即打点滴)或静脉推注的形式使用抗菌药物。为此,我市各医院在清退抗生素时,也尽可能地多保留了抗生素的口服品种。
据悉,过度输液,较少采用口服或肌肉注射,也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生成。该现象的出现,则同样是受现阶段医药体制下的影响。今后,抗生素多保留口服品种,也可以很好地遏制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看病贵难题。
【资料链接】
滥用抗生素危害
细菌及病毒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滥用抗生素使细菌或病毒对其产生抗药性,也就是会导致在以后遇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一般的抗生素起不到作用,则必须使用更强力的抗生素。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会导致没有抗生素可以对已经有很强抗药性的细菌或病毒产生作用。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