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市场推广部门的人员尤其深谙这个道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和竞争格局。卓越的领导者不仅要顺应时事,思忖哪种方式更适应企业的现阶段发展,更应该有针对性地设定适合自身的推广体系,并细化执行。 “瓶颈”呼唤推广 当企业铺货的终端开发到一定程度,完成了初级阶段的资源积累,销售额、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要开始考虑,后继新产品的开发和资本运作的导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很多学术行为,市场部的职能越发凸显。 然而,随着企业逐渐向分公司和事业部的形式转变,管理层级的不断递增,初级阶段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很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企业内部与销售终端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大大减缓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发展由此进入“瓶颈”阶段。 此时的产品销售在市场上表现出三大特点:1.医药代表专业能力缺失;2.企业较为简单的学术推广模式需要大规模复制;3.企业需要一种更准确的集群式转播方式。随着企业推广活动的增多,推广产生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岗位来完成推广的系统功能。同时,企业越大,产品经理务虚的能力越要加强,因为要做很多战略层面上的工作。这时,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务实,把产品经理那些务虚的战略概念传递下去。承接这项任务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才能让产品经理的销售理念触手可及,医生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样板彰显现实意义 去年底,笔者走访江苏的两家药企,调研其推广部门的运作状况。其中,恒瑞的运作比较成功。众所周知,恒瑞的主力品种在肿瘤领域,临床推广有赖于深入的学术支持。然而,一线医药代表可能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和医生交流有障碍,市场部重金打造的学术成果不能在终端消化和应用。为此,恒瑞从原市场部分离出60多人组成推广集群,在全国各个办事处和代理商处配置专职推广人员,配合销售终端推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另一家药企的推广经理体系却在实战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后只得撤消推广经理一职,市场部恢复产品经理的人员配置。笔者分析认为,其推广部门运作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推广经理的概念、层次、结构和作用。具体问题包括:第一,推广经理被动执行市场行为;第二,管理不明晰,推广经理归谁管?市场部还是销售部?双线管理不对,单独管理也不对,发挥不了效益;第三,推广经理如何考核?是和销售挂钩还是和企业内部挂钩? 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才能真正发挥推广经理的作用,但前提是,充分了解推广经理这个角色。笔者认为,推广经理的职能主要包括3个方面:1.产品推广善于打破故有治疗观念,制定基于自身产品作用机理、有效靶位、疗效特征新治疗观念和治疗标准,建立一种全新的治疗观念,最终在目标医生群夺取处方首选位置或优选位置;2.划分出与市场对接的第三条通道,这条通道直抵终端医生,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使企业的意愿、概念、产品、品牌等元素准确、高效地植入到产品销售通道的每一个节点;3.表现企业的领导力,强化市场的控制力度和营销组织的执行力度。 身量决定配置 由此可见, 其次,推广经理的成功运作还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使推广职能在企业内部与各部门的工作合拍,理解它是来自市场部对销售市场的一个补充。第二,协调推广人员的管理,避免双线管理带来的考核漏洞。 综上所述,推广部门的职能运作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身量,企业是否完成了初级阶段的资源积累;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是否协调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做到量体裁衣。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