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药企为某业外全国性大型集团子公司,年产值在3亿元左右,在集团内位列第3。去年,集团开始重视医药产业,增加预算,投入资金搞扩张。新从集团调来一位业外出身的高管H,任命为总经理,负责全面整合,其中销售是重中之重,目标是销量翻番。
改革如火如荼 H总首先摸清企业概况。甲药企由3个中小医药企业重组而成,第一家从事原料药生产,一部分外销,一部分内销,还有一部分自做制剂。第二家从事普药品种。第三家从事临床小品种,但只有两三个品种有一定市场,其中一个治疗运动损伤的药3年前曾在北方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一定市场份额,后因企业问题,逐渐退出主流市场。这3家小企业品种交叉很少,销售人员虽然名义上整合在一起,但仍延续原来的模式,尤其是业务员各扫门前雪,没有形成合力。 在掌握全面情况后,H总拟定了整体战略,经集团研究同意开始实施。 第一,原料药以外向出口为主。目前,国内原料药竞争激烈,利润很低,已经成为市场"红海"。而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国家因环保和劳动力问题进行限产,当地前景看好。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国际市场,不采用国内药企惯用的FDA或EDQM认证,而是直接到这些国家寻求企业兼并或控股,以期绕过这一耗时、费力的门槛。当然,甲药企也认识到,并购并非一蹴而就,即使兼并成功,仍然有人员、软件、政策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二,加强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后劲。针对制剂方面存在的产品老化、结构不合理、没有拳头产品等问题,甲药企成立了药物研究院,高薪聘请科研人员,同时与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引进新产品。但由于过去科研投入欠账太多,可用技术人员太少,存在筛选品种引进吸收难,尤其是试验工艺放大到生产工艺没把握的隐患。 第三,改变营销策略,抢占市场份额。这是当务之急。首先,从营销意识和市场运作上与现代医药市场接轨,从全国高薪聘请营销人员,引进先进理念。其次,从组织结构入手,设立销售公司,统一旗下所有产品的销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新的市场部重新梳理产品,找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线,确定了以镇痛、抗疲劳和心脑血管为主的市场细分。然后,打破原来的队伍构成,市场人员依据现有的产品策略重新组合,按一定的淘汰率竞争上岗,补充新的人员,经过重新培训,再进入市场。在营销人员"大换血"后,变革也就应运而生了。 利润姗姗来迟 变革主要表现在营销模式的改变,采取"非平衡式两条腿"走路--选择部分高端产品在重点地区自己操作,其他大部分地区和产品采取代理方式。 鉴于目前的产品结构和自身市场实力,甲药企在原先有市场基础的地区如北京、山东、河北和基础薄弱的上海、江苏、浙江等重点城市设立办事处,派驻自己的医药代表。虽然这些地区并不都能达到理想状态,有的投入产出也不成正比,但H总有自己的打算,就是想通过对这两种地区的比较,检验市场新政对过去基础的依赖程度。事实上,甲药企在一些没有基础的城市逐渐开发了多家医院,有的已经生根发芽。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