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文字来自一名正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年轻的中国外交官,读者从中或许可以感受到“充电者”的痛与快乐……
大家好!
回去很高兴见到大家丰衣足食的样子,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距。 知道大家很忙,就没有多打搅。
其实你们在忙,我也没闲着。4月底交了两篇各5千字的论文,一篇是《From Soviet Union to European Union》,探讨中东欧国家的转型;另一篇是《UK: A Troubled Partner in EU?》,论述英国在欧盟内如此另类的原因。为了写这两篇论文,除了平时的积累,我看了40多本书(当然不可能一行一行地看)。但不看书,是写不出东西的,至少写不出英式论文。整个过程如小刀割肉,交卷前绝无宁日,这是长痛。另一种是短痛。
五月初刚刚考完一门主课,是24小时开卷考试,听起来轻松实际上很苦的那种。当天中午12点把近180页的同一主题各种类型的文件拿回家看,然后分析答题,第二天中午12点前交卷,晚一秒钟都算不及格。这更苦!整个晚上不敢多睡,好像只睡了3个多小时,用钟强行将自己闹醒。当我把答题打印装订好并交卷签名后,天好像猛然放晴,一种刚从地狱爬出地面的感觉。
回想起来,不论长痛短痛,真的都很痛。记得白岩松写过一本《痛并快乐着》,回想当时我还挺欣赏他这种独一无二的感受。现在发现白兄也就这么顺嘴说来一句当书名,其实并未真正体验过“痛还能快乐着”的感觉。在英留学这段生活告诉我:真痛如斯,无以快乐!根本不可能“痛并能快乐着”。若还能快乐着,那压根就没有真痛过。前几天在英国外交部组织的一次学者聚会上,见到了一起搞《中英论坛》也是该项目的中石化的一位老相识,我们像见到亲人一样,抱头就差痛哭了,控诉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
在英国留学,不论胖瘦,不分男女,能挺下来的人,肯定炼狱成功。我在坚持着。目前在找写毕业论文的资料,并着手准备6月初布鲁塞尔之行。考察欧盟及北约总部被公认是学习课程里的“当代欧洲研究”。听到北约,会有一种怪怪的念头,去一趟总觉得跟打入敌人内部似的。我不知道我的中国身份会不会在最后一刻被挡在北约门外,被迫在布鲁塞尔街头多踟躇一天,最不济还可以径直到驻欧代表团找大家聚会一次。 暂时,现在还可以轻松一下,同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这最后一哆嗦。两万字啊,同志们,估计70页左右A4纸,有点恐怖。奇怪的是,到现在我都没有腿软,反而莫名生出一股舍我其谁的豪气。真是应了那句俗话:无知者无畏。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初步定为:同一性还是多样性:中欧如何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过程中超越分歧。题目最后要等论文指导老师同意并经系主任批准才能确定。我是不敢奢望能写出多少真知灼见,但愿我能写完这么些英文字,就心安理得了。 我目前是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我一边真切体验着读书的苦,一边用心体会着在英国度过的学生时光,这辈子都不会再重来的特殊经历。我很清楚,我的现在就是我将来的过去。
附上两张照片,真实记录了当时苦战的情景和大战过后的平静。桌上的书绝对不是摆设,是全都看过的其中一部分。只是照片无法讲述紧张的气氛和我内心的苦楚,如不说明,乍一看,以为多享福呢。因为模样已惨不忍睹,抱歉只能给个背影了。 祝你们一切都好!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