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第一期“56541”工程内容已全部完成并显现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重要、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的引种驯化、规范化种植及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示范推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万亩,带动农户10多万户,农民收入近3亿元;2005年,4个医药工业园区产值达37亿元,20个产业化项目累计产值超过10亿元,对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基地”建设计划分3个“五年”实施。第一期建设主要是实施“56541”工程,即建设5个GAP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创建6个中药研究开发中心、开发5个中成药系列产品、建设4个医药工业园、建立1个市场营销网络。自2001年启动建设以来,“基地”共安排建设项目260多项,国家和省政府投入资金2.7亿多元,带动全省制药企业、院校、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投入40多亿元。
重要、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的引种驯化、规范化种植及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云南中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通过开展对我省40个重要、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的引种驯化、规范化(GAP)种植研究,建立优质种源繁育基地9个。其中重楼种质资源圃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不同国家的24个种中的23个种;选育出优质中药材品种及种源12个,制定了18个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完成了砂仁等4个中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建立了红景天DNA种质库、分子指纹图谱及红景天DALP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并开展了相关遗传学关系研究;三七、灯盏花两个品种通过GAP认证,文山三七取得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实现了我省地理标志注册史上零的突破。
五大种植基地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种植基地探索“基地+示范户+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发展模式,建立了文山三七、昭通天麻、楚雄民族药道地药材、丽江薯蓣、西双版纳南药为主的种植基地,示范推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万亩,带动农户10万户,带动农民增收近3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近1万个。
新产品的研发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壮大。通过中药现代化工作的实施,10余个药材、制剂、饮片的质量标准得到完善和提高。其中,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质量标准将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提高到98%以上,已作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起草品种申报国家药典委员会。2005年,企业新药申报数量从2002年的23个增加到240个,昆明、文山、楚雄、大理等4个医药工业园区产值达到37亿元,20个产业化项目累计产值超过10亿元。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