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发区正努力打造以摩托罗拉、三星集团为代表的通信设备、新型消费电子、新型元器件、TFT-LCD、汽车电子和光电器件等六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提升区内电子元器件的配套能力,把优势拓展到传输、交换等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着力引进和扶持新兴产业龙头,创新合作模式,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形成2个以上超500亿产品集群。
汽车:做大做强上下游产业链 天津开发区大力支持以一汽丰田、长城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的发展,积极吸引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箱等高附加值关键产品。积极吸引各类汽车研发机构,大力提升高端研发设计能力。依托港口优势,强化汽车及零部件国家出口基地功能,发挥基地功能作用。密切关注整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和布局动向,强化政策扶持,聚集各类产业资源,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机。预计到2015年,天津开发区整车产能将超150万辆,实现汽车工业产值2000亿元。 装备制造:朝着滨海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研发基地进军 天津开发区致力于产业升级,装备制造业将是产业培育的重点之一。天津开发区将打造一批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实现成套设备企业、核心部件企业规模聚集。大力发展发电及输配电设备、大型工程机械及农机设备、机床工具、自动控制系统及精密测试仪器、石化及石油钻采装备、节能环保设备、港口机械及船舶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基础部件等重点产品链。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预计可达2000亿元,建成5个以上超100亿产品集群。 生物医药:生命产业蓬勃发展 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基础,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医药研发外包(CRO)、生物药品、植物药、仿制药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打造以跨国公司、国内医药龙头企业和大量中小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出创新―孵化―中试―生产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的医药产业链。到2015年,天津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300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着眼未来发展的新型产业 京瓷太阳能、清源电动车等新投产企业为天津开发区提供了新的活力, 特别是在绿色电池、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电池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一步天津开发区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规划到2015年,天津开发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将实现产值300亿元。 食品饮料:形成一条“大食品产业链” 以邦基正大、顶新、可口可乐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将形成从原材料生产到食品最终消费的“大食品产业链”。同时,实现对食品项目的分类放置、集中管理,使食品饮料产业形成分工明确、前景清晰的空间布局。规划到2015年,天津开发区食品饮料产业将实现产值500亿元。 石油化工:逐步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石油石化物流产业园区和枢纽港 南港工业区重点打造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资源、能量综合利用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进中俄炼化一体化、LG卡塔尔渤化乙烯等龙头项目的实施,形成1300万吨炼油、250万吨乙烯的产能规模,成为环渤海地区炼油乙烯生产的集聚区;坚持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形成多产品链和多产业群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到2015年,天津开发区石化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000亿元,建成2个以上龙头项目,启动多条中下游产品链。 航天:逐步建成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位于天津开发区西区,生产的运载火箭为我国的换代型号,该项目具备产业化规模,将逐步建成中国新的航天城,并成为参与国际空间发射竞争、展示中国航天的对外窗口。“十二五”期间以新一代运载火箭项目为龙头,将着力发展航天器研发与制造、卫星应用、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促进航天技术与民品技术相互转化。瞄准国家航空航天重大项目外包需求,依托天津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密切关注航电系统、航空新材料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机会。 现代服务业:载体和功能日趋完善 天津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服务业发展载体和功能不断完善,保税物流中心(一期)通过国家四部委联合验收;服务外包园一期竣工并投入使用;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建设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天津开发区将完成现代服务产业区(MSD)等载体建设,承接高端业态,发展总部经济,完善围绕总部经济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承载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重要功能。同时,依托滨海新区的制造业集聚优势,围绕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现代商贸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聚集式发展。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