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申请被否1年多之后,2月21日,益盛药业再次上会。 2009年12月11日,该公司首发被否,成为2009年中小板IPO未过会的唯一一家从事制药业的公司。 不过,查阅招股说明书以及业内人士反映,本报记者得知,诸多的问题或疑点并未在说明书中提及或解释,益盛药业居高的销售费用涉嫌商业贿赂,同时,还瞒报了几年来存在的“不合格药品”信息。 当初,发审委内部资料显示,益盛药业未能过会的原因有两个: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控制;历史出资存在瑕疵。 益盛药业主导产品包括生脉注射液、振源胶囊和清开灵注射液。招股说明书显示,2008年—2010年,上述三种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分别占当期主营收业务收入的82.8%、84.17%和86.4%,合计销售毛利占公司同期销售毛利的比例分别为83%、86.28%、87.77%。 伴随公司收入的增长,疑点首先来自招股书中居高的销售费用。 公司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市场开发及服务费、运输费、差旅费、会议费等。 由上表可看出,公司销售费用居高,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2010年、2009年、2008年的市场开发及服务费分别为20196.33万元、1684.09万元、12416.2万元,会议费分别为904.81万元、70.44万元、408.万元。 那么,什么是市场开发及服务费?会议费都包含哪些内容? 公司对此并未有详细的解释。但说明书中说,“公司营销部已在全国建立了30个省级市场部和174个地市级市场部,拥有近千人的销售队伍,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招股书强调,目前公司采用专业化学术推广的营销模式,需要与各地的医药商业公司和专业学术团体合作,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活动,由公司学术专员或聘请的相关专家介绍产品特点及最新研究成果,指导临床用药,促进产品销售。 “这可能涉及行业潜规则”。业内人士李先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说,“我曾经就是在上市公司搞学术推广的,什么区域性专业学术会议、小型学术推广会等等营销形式,均暗含不同程度的商业贿赂。” 多年来的“不合格药品”为何隐去? 在招股书陈述“质量控制措施中”,本报记者发现益盛药业没有提及公司长期以来的“不合格药品”。 2007年第二季度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公告不合格名单显示,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生脉注射液”(规格:10ml;批号:0612221)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可见异物”。 浙江第4期质量公告经营企业监督抽验的不合格药品显示,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安神补脑片”(批号:060101,规格:0.11g/片)“重量差异”不合格。 同样,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07年第期浙江省药品质量公告中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安神补脑片”(批号:070330,规格:0.11g/片)“重量差异”不合格。 还是“安神补脑片”(批号:070303,规格0.11g),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12月31日发布2008年下半年安徽省药品监督抽验质量公告显示,“重量差异”不合格。 在贵州省2008年第一期药品抽验不合格质量公告中,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清热灵”(批号:060101)“性状”不合格。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第4期药品质量公告不合格的药品名单显示,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消痔灵注射液”(批号:070241,规格:10ml:0.4g)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可见异物”。 此外,在安徽省还出现过该公司多品种同时被抽检不合格的现象。 在上述的不合格药品中,不乏公司的主导产品“生脉注射液”。 此外,与上述信息未在说明书中披露相比,对于几年来存在的大量不合格药品的去向问题更令人关注。 对此,本报记者于2月21日致电公司董秘李铁军办公室,但电话无人接听。本报将予以继续关注。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