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日者已经耐心地等待了两年。
这位新派温州商人,宛如一个高明的猎手,在猎物没有清楚地进入射程范围之内,他所做的,只是保持高度的警觉,瞄准再瞄准。
这个“猎物”就是将近4000亿盘子的医药流通领域,叶认为,为了成为这个庞大市场的“破局者”,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做商人靠的就是敏锐商业嗅觉,我预见到了这个市场,所以我就比别人有更早的准备。”在他宽敞的会议室,中国民生医药配送中心董事长叶日者仍保持着一贯的轻声细语。
几乎没有惊动任何人的目光,早在2002年10月,叶日者就已打通层层关节,得到了上至国务院、经贸委,下到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大力支持,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式批复中写到:“企业通过物流配送介入药品流通领域,是我国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发展现代药品企业的需要,符合国家关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并期望民生医药“通过试点,探索加强对现代药品流通企业监督管理、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继“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民生保险”之后,“民生医药”成了第三家得以冠“民生”二字为名的公司。
叶承担的商业使命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家“特大型公用医药物流中心”,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家药监局在医药流通行业,批准的唯一一张试点经营执照。
猎手的嗅觉
1998年,叶日者就注意到了医药流通领域的巨大商机。此前,他是一位十分低调的温州商人,对于过去,他不愿多谈,自称是靠商品流通起家。
“医药流通领域的利润是十分丰厚的,肯定远远超过现在流通领域的平均利润,而且它的经营执照是有限的。”谈及数字,叶顾左右而言他。
叶把他这家设立在北京的公司定义为:这是我国首家按GSP标准建立的专业化、现代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特大型公用医药物流中心,有别于现存的和建设中的任何一家医药流通企业。
叶认为:“做商人,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从中寻找机会。”而医药领域普遍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计划经济的堡垒,那么这个堡垒在坍塌之时,自然也会诞生出大量的机会。“从国家文件来看,医药流通领越,产业政策正在鼓励大家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在医药产业链上,大致可以分为药品生产商,药品流通商(即批发商),零售终端和消费者,四个环节。
根据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底的统计,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1.24%,而终端销售利润小于1%,2002年1-8月,这个数据平均仅为0.55%。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就是,中国医药商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效率低、秩序乱。例如,中国目前具备三证的药品批发企业达到1.8万家,但是,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亿元的也不过36家,超过2000万元的不足5%,目前十大批发商的销售额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
而在价值链的另一端,聚集着大大小小3000余家生产商,但是即使是最大的药品生产商,依然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到3%。而在美国,前六大药品制造商,占有超过85%的市场占有率。
“市场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企业。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的公司能够起来,就是对国内医药流通渠道的一次革命,可以为国内的医药生产商和批发商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竞争环境。打个比方,那3000家生产商,至少有1000家必须退出这个市场。”叶预计。
2003年SARS过后,叶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根据通常的计算方式,药品流通的半径大约是500-800公里。因此,在叶的版图上,全国被划分成东西南北中5大区域,分别设立医药批发配送网络。
2004年初,叶打算启动以北京和武汉为中心的华北区和华中区。为此,他在北京通州与武汉分别拿下了400亩土地,人员、设计方案、效果图一应俱全,只待动工。但是,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和新的土地紧缩政策出台,让叶的一切设想只能暂时停留在纸面上。
“既然看好这个前景,我们自然要保持耐心。现在什么都不成问题,基本都解决了。”叶解释。在做了一番努力后,叶的项目又重新启动。按计划,武汉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可在2004年7月份开张营业。
“我们准备了足够的资金。这种的项目回报周期大约是5年,相对较长,但是前景很好。比方,建设一个基地大致需要投入7亿元人民币。但,我们没拿一分钱银行贷款,现有资金全部来自我们几个合伙人。”对崇尚快进快出的温州商人来说,5年,可谓一个不短的“冒险”。
业内人士透露,在叶的身边,有一批看好这个项目的财力雄厚温州老板。当然,流通领域的特征之一,能够产生庞大的现金流,这也是他们显得“极有耐心”的原因之一。
在民生医药的一份内部文件上,在接下来的三个财年中,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4.6亿元、18亿元、40亿元,完成包括北京总部在内的三大区域中心建设并实现良好运营,同时筹建另外两大区域中心、发达地区城市级站点和谋求境外、境内股票上市。
为此,在民生医药的合作者中已经悄然聚集了一些大公司。“我们的起点还是比较高的,财务顾问请的是信永中和,IT规划是Oracle和联想汉普,物流系统是曼哈顿,物流合作方是宝供和中邮。前段时间与摩根大通合作,负责我们的海外融资。”叶说。
叶日者的乐观
叶对民生医药的前景极为乐观。公司的合作者也同样乐观,他强调。
至少叶看来,面对这么个庞大杂乱的市场,民生医药首先是资金优势。
目前整个行业,困扰大多数医药经营企业的都是货款回收的风险问题。少则十数万,多则上百万、上千万的货款无法收回,形成大量的呆帐、死帐,成为企业和市场的一块心病,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企业及市场的发展。
零售药店与医院的销售量大致三七开,医院是用药的传统“大户”。
但是,目前医药企业之间三角债问题严重,源头在医院。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医院系统为增加自己的竞争实力,纷纷大兴土木,购买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技术水平,加上医院等级认证等各方面原因,大量积压医药流通企业的货款,客观上使得医药供货企业货款难以收回。
“医院习惯上是大爷,欠医药批发商的钱成了习惯。反过来,控制了通路的医药批发商又欠医药生产企业的钱,成为恶性循环。”朱自芳说,作为医药流通行业的资深人士,他在此间摸爬滚打了六年。在这个行业,如果药厂的货款被拖欠6个月之内,应该“谢天谢地”,拖欠时日在两三年的也属“正常范围之内”。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三九药业曾被一家省级医药公司拖欠了九年的货款。最后,这笔近千万的应收帐款,以对方“赠送股份”的方式得以解决。“这没法打官司,生产商是万万不敢得罪批发商和医院。我碰到最典型的一件事是,某著名医院居然向一家国内知名医药生产商提出:我们没钱,无法给你货款。但是可以给你在病历上印广告。最后,生产商也只有接受了。如此事件,屡见不鲜。”朱感慨道。
民生医药在资金方面的优势,无疑赋予它一定的资本来变身价值链组织者,吸引上下游。“民生医药会和金融机构合作,用大量资金去推动。公司牵头组织上家和下家,现金结款,并且公司提供双方的担保,银行提供流动资金的信贷,四方得利。”叶说。
其次,民生医药还具有商业模式的优势。
传统体制下,药厂具备的资格是生产和经营,但是异地经营属于违法。“因为药品关系到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因此国家监管极为严厉,不能异地设库,一刀切。制药厂只能在本地销售本厂的产品。此外,合同和交易也只能发生在当地。”
而民生医药拿到的“特许”,则是可以异地设库。“我们是取得牌照的第三方物流,可以给药厂异地设库,设立办事处的资格。这样打破了流通环节的一个瓶颈,给生产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我们实现的是公用型物流服务和医药批发服务的本质联系,形成与价值链上下游之间互为供需的事实。”叶说,“在商业模式上,我们是属于第三方公用平台。首先,我不卖药,不跟医药流通商、制造商去竞争流通方,而是提供一个公用服务的体系。其次,我们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加工、研发和商业数据的发布。”
在传统医药流通领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现有批发企业一万八千家和众多厂商,各自都有自己的特殊的营销关系网络。这就造成客观上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货物管理上的风险性,明知道客户信誉不佳,但为了占领终端市场,不得以与之发生业务往来。从发一结一,逐步发展到发二结一,甚至发展到发多结一,经营风险随着积压货物的增多而日趋加剧,直到不可掌握。
“现在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全国有128家企业在生产诺氟沙星,一般普通药品也有几家或几十家生产。吉林通化一个地方就存有85家制药厂。如果你把它们的产品拿来对照,就会发现,至少90%的厂家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产量小、同质化程度高,而且药品的品牌很弱。它们都依靠信息闭塞活着,可都活得不滋润。”朱自芳说。
医药“阿里巴巴”?
“这也是一种全新的业态。对市场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大大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的费用。”叶说。
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医药商品产销计划由中国医药公司统一规则,一、二、三级批发层层下达指标,层层调拨。进口药品统一掌握,由一级进口后,层层分配。“医药流通领越毛病太多,渠道复杂散乱、中间环节多、角色分工不明、竞争无序、市场离散度高、成熟度低以及条块分割明显等等,不一而足。”朱认为。以医院用量极大的大输液为例,在流通环节中转两道手,成本就增加了50%。
目前流通体系特征是四级批发旧体制被破除,新体制未建立。民生医药所图谋的是把这个四级批发体制,直接打通,变成一级——直接连接上制造商和零售终端。
事实上,在普遍被认为管理最严格,也是最具计划经济特征的上海医药市场,因为流通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药价普遍比内地市场要高出30%以上。“去年上海开心人大药房开业,场面十分火爆。其实,它的定价在全国的同类连锁店是最高的,药价与内地的非平价药店持平,只比国家制定的指导价格下降20%。如果一个产品国家的指导价是10元,根据平价10点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