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街道鹭鸣苑社区地处集庆门大街,辖鹭鸣苑、银轮花园、凤鸣苑等小区,人口总数12100人。去年,社区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为民办实事为立足点,着力解决居民关注的问题,赢得了居民广泛认可。
党员带头 服务社区 在鹭鸣苑社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头发花白,手拿扫帚,在小区随时清扫垃圾。如果看到有居民乱丢杂物,他们会上前制止,并教育居民们爱护环境。 社区党委书记唐坤告诉记者,他们都是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自社区实施管理体制改革以来,这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就在社区开展为民服务,虽然他们大多是老年人,但他们服务社区的劲头一点儿不比年轻人差。他们或是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大家理发、量血压、修家电、提供法律咨询、就业帮扶;或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反映民情,关心邻里,展现老党员的新风貌。 关心你的生活,也关心你的情感 为丰富居民们的文化生活,让居民们体会到生活在鹭鸣苑社区的乐趣,社区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以白鹭艺苑为平台的文体队伍建设。在社区的积极引导下,每月一期的白鹭书场有声有色,中老年合唱团、时装秀表演队、腰鼓队、戏曲表演队、舞蹈队等多支文体队伍陆续建成并经常开展活动,联络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居民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社区不仅关心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关心居民群众的“情商”提高。2010年,社区与省国家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俱乐部联手,开展包括“家庭情感驿站”在内的心理咨询服务,为社区居民以及一切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咨询。 你的满意 我的心愿 鹭鸣苑社区将解决居民群众重、难、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进行居民走访工作,及时掌握社区动态,了解居民的想法和需求。2010年,社区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共计216件,共收集群众需求和建议98件,已解决86件。 去年以来,鹭鸣苑社区居民体会最大的就是,老百姓反映的情况都能很快引起社区领导的重视。现在居民有什么困难和烦心事,都会到居委会的小会客室坐坐说说,在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聊天交流中,倾诉自己的困难和想法。有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做到问题不过夜;一时解决不了的,社区工作人员能记录下来,并跟踪协调,把进展情况随时向社区反馈,直到最终解决。社区居民纷纷夸赞:“每次我们来社区反映情况,社工们总是微笑地看着你,耐心地听我们讲,认真地帮我们记,不管问题大小,总能在第一时间给我们答复,那种诚恳和认真的态度,让我们很感动。” 【社区负责人说】 社区党委书记 唐坤: 要想成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必须扑下身子走进群众,必须时刻把居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去做。 居委会主任 蔡财蓉: 社区体制改革,拉近了社区和居民的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各项经费也有了保障。 管理服务站站长 龚明祥: 我们要培养一颗服务居民的热心,让居民有一种到社区就如同到家的感觉,这样居民才会“常回家看看”,才会把喜事愁事向我们诉说。 【百姓寄语】 湖西街48号居民 付成盛: 社区让我们这些离退休的老党员又找到了组织,也增强了我们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越来越感觉我们社区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大家庭。 鹭鸣苑居民 袁立华: 现在小区道路越来越干净了,绿化带也定期有人来修剪了,原来堵塞的下水道雨天也不会漫水了。原来社区体制改革就是要为我们老百姓做实事,这样的改革,我们举双手欢迎。 湖西街44号居民 王雪麟: 有一次我到社区领取离退休人员体检卡,听说我不知道体检的地点,接待我的社工用纸条写明地址、公交路线和注意事项,我感觉她们真好。 建邺区“十佳群众满意社区”巡礼(四) 长虹路社区:诠释民生为先 打造精品社区 鹭鸣苑社区:做群众的贴心人 本版撰稿 尚婷婷 本版摄影 石岩 解菁 【社区简介】 南湖街道长虹路社区成立于2000年7月,辖长虹路、云锦美地等小区,常住人口10092人。推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全新的工作模式给长虹路社区带来了喜人变化。该社区先后荣获“南京市民主法治社区”、“建邺区文明社区”、“建邺区优秀家长学校”等称号。 社区有了自己的门户网 家住云锦美地小区的袁女士是个上班族,平时早出晚归,从不跟社区打交道。2010年年初,她想为父母办理市民卡,但不知道如何办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社区开通了门户网站,出于好奇,便上去看看。根据社区网站上的政策介绍,她顺利为父母办好了市民卡,还介绍母亲加入了社区的书画班。 这个门户网站是2010年1月建成开通的,网站由“工作动态、社区党建、通知公告、政策法规、民意论坛”等10个版块和“便民链接”构成。社区居民轻点鼠标就可以了解到社区日常工作内容以及各类通知公告、办事流程,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网上公布的热线电话寻求社区帮助。许多以前要往社区跑几趟办理的事现在一趟就能搞定。 去年6月,社区以网站为载体,开展了“区委委员活动日社情民意大家谈”活动,通过发帖、回复的方式,实现了区委委员和社区网民的在线交流,获得了居民的好评。 “四点钟学校” 有学有玩不烦神 小学生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家长却是5点多才下班,如何让孩子安全地度过这2个小时的 “真空期”,不少双职工为此头痛不已。 为解决这一难题,长虹路社区主动与辖区内的南湖一小联合,动员学校的教师,为孩子们创办了 “四点钟学校”。每到下午4点, “四点钟学校”就把暂时无人照顾的小孩“收拢”起来,组织青年教师、社区五老志愿者为他们开展健康教育、英语会话、故事会、手工制作、动画影视等教学,并指导他们完成作业。 家住电站村的王女士说,以前总害怕孩子放学后在外面瞎跑出事,社区有了 “四点钟学校”,把孩子送到社区托管,自己可放心了。 共同守望自己家园 长虹路249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老小区,200多居民。小区一直没有物业管理,自去年6月兼职门卫走后,小区的安全问题就凸现了出来。 在听取居民的反映后,社区把加强老小区管理列入了当月的民生实事。社区大胆提出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社区在249号的居民中征集了14名治安志愿者,建立了一套监管和奖励机制,以每人每周执勤半天的方式来保障白天小区的治安,晚间则聘用专职门卫保障小区安全。目前249号志愿者队伍已经“上任”半年有余。半年多来,这支队伍在维护小区治安、调解邻里矛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小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并且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进来。居民们从陌生到相知,共同守望着自己的家园。 【社区负责人说】 社区党委书记 陈鹏: 社区是大有可为的,只要经常和群众在一起,去解决群众的所思、所困,群众的满意度就一定能提高。 居委会主任 杨红静: 社区改革把“委、居、站”的分工、合作都明确了,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做事就会更加认真负责了。 管理服务站站长 姚秀军: 我们的“固本之基”在哪里?就在群众“唠叨”的小事上。我们把老百姓的小事解决好了,群众的掌声就会多起来。 【百姓寄语】 长虹路249号居民 陈鹤云: 社区有了治安志愿者队伍,半年以来,小区里没有发生车辆丢失和盗窃案件,我住在这里感觉越来越安全。 绮云居居民 王健: 现在,需要到社区办什么事情,我都事先到社区网上查询,带齐相关资料,到社区跑一趟就办完了。 社区保洁员 杜存瑞: 去年社区出钱为我们保洁员购买了最高可以获得十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有了这份保险,我们的后顾之忧解决了。 长虹路社区为孩子们开办“四点钟学校”。 鹭鸣苑社区举办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广场活动,“金陵吆喝王”刘奎龙登台献艺。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