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蒿价恢复性增长 教训尚未走远难掩产业困局
蒿价恢复性增长 教训尚未走远难掩产业困局
来源:-    浏览:644   更新时间:2010年10月1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近日,蒿草涨价的消息频频传出,经过3年“扩种-贱卖”的低谷,盛产于我国的蒿草又重新回到每公斤8元的高价位,并引起国内外企业争先抢购。此情此景与2005年何其相似,“蒿贱伤农”的教训尚未走远,眼下这轮蒿草价格高涨又会带来什么,已然牵动业界神经。
 
   “蒿贱伤农”难再现
 
   “这轮蒿草涨价,说白了就是供不应求导致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研究中心宋建平博士如是解释。事实上,蒿草收购价从去年底就已经开始上涨,今年5、6月份有所缓和,之后又继续上扬,且来势汹汹。9月已是临近蒿草收购的尾声,但蒿草价格仍在上涨,平均收购价格更是攀升至8元/公斤的高位。
 
  谈及此,广东彼迪正天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汀感触颇深。林汀分析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青蒿市场回暖、农民种植面积减少造成的供求不平衡所致。经历2005年“蒿贱伤农”的教训后,我国蒿草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仅重庆市蒿草种植面积就从2006年的8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不足5万亩。“本来青蒿种植就在减少,再加上今年极端天气频繁,进一步收紧青蒿产量,而青蒿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从而导致供需不平衡。”林汀说。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蒿价处于震荡期,从2005年飙升至13元/公斤的高位后,2008年垂直跌至0.6元/公斤,今年,又升到8元/公斤的高价,国内蒿农经过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后,新一轮的蒿草价格上涨过后,是否会出现新一轮价格循环,以致“蒿贱伤农”?业内人表示并不担忧。
 
  林汀认为,这次涨价不会造成2005年的悲剧,当年无限放大蒿草市场潜力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如今的蒿农都变得谨慎,有订单才种;国内企业同样行事谨慎,来多少订单就种多少。再者,国内粮食等农作物纷纷涨价,农民种植蒿草并非获利最丰,蒿草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波动和优胜劣汰,很多厂家在竞争中退出,这种蒿草涨价的行情也不足以支撑他们重拾信心。”林汀指出,目前蒿草市场整体稳定,厂家按照自己的订单和生产计划去种,再现“蒿贱伤农”的机会不大。
 
  即便如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政府有关部门仍应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尽可能规避蒿草涨价可能带来的扰乱市场秩序等潜在风险。
 
  蒿草作为抗疟药物的上游,蒿价波动与下游制剂产业息息相关。记者获悉,目前蒿草市场订单相对集中在印度几家企业和国内的华立、南药手里,很多企业在涨价之前就已经下了订单,上游原料供应缩紧对下游制剂企业影响并不明显。
 
  价值链前移
 
  或许此次蒿草涨价不会重演“蒿贱伤农”的故事,但终究难掩长久以来的产业困局。作为蒿草的原产地以及青蒿素单方、复方药品的原研国,中国却一直处在青蒿产业链的低端,“墙内开花墙外香”或许就是当前国内青蒿产业的写照。如何延伸蒿草衍生物的附加值,让中国的制剂在国际利益分配上掌握主动成为了业内热议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蒿草抢购再次将印度抗疟药企推到了我们的面前。然而,这还只是一种表象,更深层次来说,低价抢购蒿草只是印度青蒿类仿制药企的一种战术,而其在国际抗疟药市场上的步步紧逼更让人担忧。
 
  上述专家表示,不论从符合欧盟、FDA的标准来看,还是从国际市场的开拓和销售来看,印度青蒿制剂类产品的水平比国内企业相对都要高,而且其国内政策宽松,批文速度快。有数据显示,印度企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压低青蒿素原料的价格,用价格换市场,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2009年,我国青蒿素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同比下降24.2%。在前有诺华挡道,后有印度紧逼的处境下,国内青蒿素产业创新突围刻不容缓。
 
   “国内企业目前最大的困惑是注册审批周期太长,等到批文审批下来,市场已经变了。这等于抬高了国内企业青蒿制剂的出口门槛,比如我们生产的制剂衍生物,质量和价格都有优势,但等到文号审批下来,市场又变了。基本上只能无奈放弃,企业也因此不敢做长期投资。”林汀说。
 
  林汀进一步分析指出,国家政策扶持的导向应多头并进,多培养几个制剂供应商,如果只有极少数中国企业去开拓国际市场,和印度企业竞争,在数量上就已经吃亏了。
 
  而要将中国的青蒿素产业重心向下游制剂转移,并拓展国际市场,注册也是不可回避的一大挑战。昆明某青蒿素制剂生产企业人士表示,当前国内青蒿素制剂企业出口主要靠自己在国外注册和销售,大多针对私立市场。然而,公立市场是当前国际青蒿素产品的主流市场。眼下,科技创新,加强对国际游戏规则的了解,增强国际沟通能力,增强在相关政策制定上的话语权,都是国内青蒿素制剂企业的“必修课”。
 
   “一方面,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通过WHO预认证,抢占公立市场;另一方面,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以瞄准私立市场,通过精耕细作取胜。当然,这还需要政府为企业顺利通过国际认证铺路搭桥,提供更有效的咨询和帮助。”该人士与宋建平都如此认为。
 
  记者了解到,目前重庆市政府已向商务部递交申请,力争将重庆市的青蒿产业纳入重点出口行业进行管理,并起草了《规范和促进重庆青蒿产业发展的意见》报该市政府审定后颁布执行。显然,提高青蒿素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同样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尽管前路还很长,但毕竟已经上路。 (记者 马飞 见习记者 唐学良)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