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最早药用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后历代医药物学专著均有叙述,属于常用大宗药材。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有两种:①北五味子Schisandha chinensis (Turcz.) Baill.;②华中五味子Schisandha chinensis Rehd. et Wils。唐代苏敬《唐本草》世界朝庭颁布最早的《药典》载五味子出陕西蓝田山中,即今秦岭一带。北五味子,习称五味子、辽五味子,主产于辽宁辽阳省丹东、本溪、抚顺、恒甸、吉林省敦化、延边、安图、桦甸、黑龙讧省佳木斯、尚志、五常龙凤山、内蒙古大兴安岭、河北省承德一带,色紫褐黑色,个稍大,肉质厚富,年产约占全国50%,是传统出口名牌商品。华中五味子,习称西五味子,色红紫,肉稍薄,药性基本北五味子相同,主要分布于秦岭巴山山脉的陕西省宝鸡、汉中、商洛、安康、甘肃省陇南、重庆市万县、南川、巫溪;四川省的达县、巴中、广元、云南省丽江、湖北省鄂西、神龙架、宜昌;河南省西峡、信阳等地。野生蕴藏量较大,年产也约占全国50%。药典规定品种产地较为窄狭,历来为少地产多地销的大宗药材。
三十年沦桑变化
五味子为原国家医药局公布的76种骨干药材之一,上世纪70年代全国正常年收购80~120万公斤,供应偏紧,提高了价格,扩大了收购量。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产大于销,1978年全国收购量341万多公斤,销售197万公斤,1980年收购321万公斤,销售203万公斤,1981年收购219万公斤,销售197万公斤,连续几年下调收购计划。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几乎平分秋色。1983年全国收购160万公斤,产销基本平衡。1988年药材涨价风中它是受宠商品,每公斤14~15元,西五味7~8元,比1987年前翻了二番,刺激了野生采集和收购。1989年产新至1990年药材回落至谷底时,辽五味7~8元,西五味3~4元,大部分产地停收,药农和存货多的商家吐出老本,叫苦不迭,首次尝到五味子的苦涩味。1990年后木材市场开放,家俱地扳条生产成热、木炭、香菇、木耳等大力发展,木材成为短而快的致富项目,森林采伐严重,破坏了五味子的生态环境,加之长期割藤采果,野生资源枯竭。1993年全国收购量115万公斤,产销缺口逐步拉大,市价节节上涨,辽五味子10-12元,西五味子5~6元,市场上出现西五味子充北五味混销。由于五味子系攀援植物,失去伴生林木很难生存,药用急需,价高刺徼,掠夺式采摘, 2004年辽五味子涨至天价,每公斤高过40~45元,华中五味子13~14元,产区到处发生抡青现象,陕西省人民政府中药办公室2004年8月发出禁止抡采青的紧急通知。2005年受灾减产,新货上市少,社会库存更加紧张,年末北五味子河北安国市场1~2级商品70~85,混统55~58元。华中五味子产西安市场价10~14不等,后市仍有上升态势。
用量大急须发展
五味子上世纪末常年需量约180-200万公斤,由于现代医学的新近研究它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增加睡眠时间,恢复疲劳,调节胃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镇咳祛痰,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等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蓑弱、失眠、尿频、久咳体虚、津少囗渴、盗汗久泻、阳痿遣精等多种常见病。研究开发生产了五味子冲剂、五味子糖浆、五味子补肾片等一系列新药,很受消费者欢迎,十分畅销。另外除制药原料和处方需用之外,五味子新开发了功能性强壮饮料五味子饮料、五味子酒、保健茶等,用途拓宽。还有力入世界贸易后走向国际市场,需量不断增加。总之,我国人口由上世纪60年代6亿多增加至21世纪初的12.5亿,增长了一倍。21世纪世界人口增加至60亿,药品需要量相应大幅度增长,估计年增长速度10-~20%,年需量约300万公斤以上。
可是,五味子长期依赖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药用没有保障。东北产区仍停留在小面积种植之上,陕西省商洛、汉中等产区采收时正置三秋大忙时节,加之霉烂变质严重,收购量减少达50%。国药厂商两彖和各大药市存货销空,找米下锅。客多货少,掺假很多,一、二级商品奇缺。许多药商惜售,等价沽卖。总之,2006年元旦开市以来一直呈升价之势,药界人士无不感到吃惊。
五味子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为国家急需的中药材。上世纪80年代陕西主产区华中五味子收购量1977年85万公斤、1978年165万公斤、1980年103万公斤、1982年104万公斤,和北五味子收购量持平。90年代收购量减少7~8成,仅30~40万公斤,东北辽五味子产量也大量锐减,每年上市量30~50万公斤,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根据调查五味子资源少,野生资源产破容易恢复难,当前加紧对两种五味子的保护与发展。一是制定区划保护现存野生资源 ; 二是发展人工栽培,重视道地和品牌北五味子,对华中五味子(西五味子)采取人工抚育,严禁抡青和割藤采集,达到中药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缓解市场紧张状况。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