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将近2300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既有药价虚高、确需挤出空间和水分的,也有历经数次调价,逼近甚或已经跌破成本线的,而后者在医保目录中的命悬一线,其实和虚高药价一样,尤其值得制度层面的关注和纠正。
如果说平抑虚高药价是必须的调控手段,那么,给被逼仄的药品以应有的合理、正常的价格水平,也是当然的科学态度。 低价药“被退出” 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处处长郭剑英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由于历经数次价格下调,一些早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中,部分品种甚至已经没有任何利润空间,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为保证正常供应和竞争公平,发改委目前开始考虑是否可适度提高部分产品定价。 2000年开始施行的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医保目录),历经2004年和2009年两次更新扩容,目前囊括药品品种近2300个。 而由于进入医保目录时间不同,经历政策性价格挤压次数有别,郭剑英坦言,在现有目录的药品中,“既有药价虚高的,也有差不多的,更有逼近成本甚至亏本的。” 他预计,在现有医保目录中亏本供应的药品应该有二三十种,“这还没有包括那些已经不再生产的。” 以头孢曲松注射剂为例,1997年该药在国内作为一类新药上市,定价97.2元/支,12年后的2009年,生活价格指数总体数倍增长的大背景下,经过6次大幅度调整,同规格的头孢曲松注射剂价格却已经狂降至7元/支——更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调研发现,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不少。 和“死扛”的头孢曲松注射剂不同,价格被逼近成本后的抗麻风病药物氨苯砜已经彻底退出了药品市场。 “前几天北大医院皮肤科主任给我来信,反映因为价格过低,氨苯砜已经消失,影响正常的临床使用,呼吁我们适当提高产品价格,以便能够有企业生产。”郭剑英告诉记者。 发改委随后的调查显示,1000片的氨苯砜规定价格为18元,平均1.8分钱一片,根本没有企业愿意生产。 就连一直饱受高药价指责的原研药厂,有的也正在面临着成本压力。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