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以药养医”体制下,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比例多少?执行药品零差价后缺口多少?
一份“摸底”上海公立医院收支情况报告已出炉——《上海市卫生总费用现状分析》由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夏毅牵头,调研2002年—2007年上海市不同等级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运行和财政补偿情况。该报告还包括了社区医院收支、公共卫生收支、药品费用构成等分专题报告。 报告显示,2007年上海医疗机构的药品毛利为30亿元左右,相当于财政补助收入的60%。如果实行药品零加成,医疗机构需要弥补缺口在30亿元左右。 加成峰值曾达34.3% 真正用于“消费”的药,大部分由医院“卖出”。 2002年到2007年,上海市医疗机构和零售机构的药品费用比例平均为78.89%和21.11%。上海医疗机构药品费用从2002年的88.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75.07亿元 其中,整体药品加成率在2004年年到达最高峰34.3%,其后不断下降,到2007年降到20.2%。而按等级分有不同下降比例,即三级医院的药品加成率从24%下降到17.8%,二级医院则从35.2%下降到2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38%降到21.5%。 “这主要与2006年12月20日起,上海市执行药品加成率不超过15%有关。”报告参与者之一、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学者张崖冰称。 上海市医疗机构总收入在上海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约为78%,即公众的医疗花费主要“花”在了医院,并主要集中在二、三级医院。上海公立医疗机构结余在2007年首次呈负值,即整体水平出现亏损。 若按2004年的药品加成率34.3%计算,2007年的药品差价“损失”达20余亿元。相当于全市医疗机构政府财政补助的55%。 如果上海医疗机构实施零差率,报告估算,医疗机构经费缺口在30亿元左右。 测算药事服务费 根据新医改方案,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财政补助等途径解决。报告对三种途径可操作性给出了分析。 “如全部由政府财政补助补足,意味着政府财政补助要翻一番。” 报告主笔之一、上海市卫生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金春林称,这必将给各级财政带来很大压力。 仅就社区医疗机构, 2002年—2007年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府投入增加了8.88亿元,人员经费增加了10.62亿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导致的政策性亏损,如果用“政府财政增加医院人员经费补贴”这一途径估算——以2007年为例,政府约需增加投入12.27亿元。 除财政拿钱外,可以通过调整护理床位诊察和治疗价格。“但这部分收入在医疗机构总收入中的比重低且呈一定的下降趋势。”报告称。 相比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价格,药事服务费属于完全新增内容。对此报告也给出了估算(更多新闻来源E路有你)。 如按照上海市2007年卫生部门(包括各级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数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初步估算,若全部依靠药事服务费解决,29.4亿元的药品加成收入,则相当于每诊疗人次收取16.6元的药事服务费,而住院病人每日加收33.9元。 “若增设的药事服务费全部由医保负担,会给医保基金平衡带来挑战,若药事服务费由百姓承担,显然会给百姓增加显形就医负担。”金春林表示。 对此,金春林认为,从操作角度看,综合考虑上述方案,即通过政府财政补助出一点,医疗保险分担一点,药事服务收费补一点和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一点,来弥补收入缺口。 医院收支迷局 公立医院补偿重构的前提是厘清医院收支,该报告也试图给出相关变化图。 上海市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不含部属医疗机构), 总收入从2001年的19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450.4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4.95%。 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在2002年—2007年的总收入年均增长14.83%,收入来源于政府财政补助、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三者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9.44%和14.55%、14.74%。 药品仍然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2007年,医疗机构总收入是390亿元,政府财政补助、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分别是36.4亿元、169.4亿元和175.1亿元(“其他收入”为9.5亿元)。 医院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也在增长。2002年到2007年公立医疗机构总支出年均增长18.30%,比收入增长快1.2%。其中,2007年总支出中97%左右为医疗和药品支出分别占56%和39%。 报告称,一方面政府财政补助分别仅能弥补三二一级医疗机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左右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财政补助的增加,远不能弥补药品差价损失。为此,报告认为公立医院仍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一位医改专家表示,无论是上海还是全国卫生总费用调查结论,数据都来源于“医院自报”。 也正因为此,各地已陆续开展了精细化核算,即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如北京8家公立医院试点,上海市新华、瑞金、中山医院试点。 “完全没有必要纠缠于医疗机构是不是亏,因为成本究竟多少合理,行政部门很难给出答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表示,“市场化的思维是让医疗机构自己定价,价格合适不合适?由患者以及背后的医保机构通过谈判机制来定。”【作者:王世玲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