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澳大利亚仿生眼技术或助失明者“重见天日”
澳大利亚仿生眼技术或助失明者“重见天日”
来源:-    浏览:348   更新时间:2010年04月0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3月30日报道,澳大利亚推出了首款仿生眼(bionic eye),将其移植到人眼后,可让那些因为基因或老年问题逐渐失明的人士“重见天日”。第一起移植手术预定于2013年在维多利亚眼耳医院进行。
 
    这款仿生眼由“澳大利亚仿生视觉”联盟研发成功,主要为那些因为色素性视网膜炎或老年性黄斑退化症导致逐渐失明的人士设计。据统计,在澳大利亚每年约有5万人罹患视网膜退化疾病
 
    该仿生眼包括98个电极和无线数据传输设备,仿生眼还拥有安装在一副太阳眼镜镜框上的微型摄像机,摄像机捕捉图像后将信息传送到使用者口袋里的处理器。经处理后的信号接着被无线传输给移植进眼睛里的电极装置,直接刺激视网膜神经,将图像信号传送到大脑。
 
    该设备目前正在进行测试,装有仿生眼的患者现在已能感知视野范围内的光点,大脑可将这些光点重组成图像。
 
    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制仿生眼移植技术,以提升失明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此前接受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仅能“看到”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但图像不够清晰。
 
    “澳大利亚仿生视觉”联盟的掌舵人、墨尔本大学工程系教授安东尼•伯基特表示,该仿生眼技术处于世界前沿,能改善使用者的活动性和独立性。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盛赞此次推出的仿生眼技术可能是“我们有生之年看到的最重要的医学进步之一”。
 
    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政府总共为此项目投入了5000万美元。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尽快研发出“第二代”仿生眼。伯基特表示,下一代仿生眼的外观和组件将同目前的仿生眼一样,但它会让使用者看得更清晰,使他们最终能识别人脸或阅读大号的印刷文字。(刘霞)
 
    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曾以那本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这项医学科学的最新进展给失明者带来的或许不仅仅是“三天光明”。难怪陆克文给予它如此之高评价。如果有一天,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果真借助此项技术重见天日,那无疑将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添新的注脚。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