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护肤不当美眉变“关公” 对付红血丝遵循原则
护肤不当美眉变“关公” 对付红血丝遵循原则
来源:-    浏览:254   更新时间:2009年12月2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活实例
 
    莉莉今年26岁,爱美的她一直对自己的皮肤不太满意。为了让自己的脸显得更白嫩、细腻,她不仅每天早晚坚持使用多种美白护肤品,每周还去美容院做两次去角质美白护理。半年下来,钱倒是花了不少,但莉莉的脸却变得红彤彤、干巴巴的。仔细一看,脸上爬满了蚯蚓般的红血丝。她有点担心,便去医院就诊。不料,医生的话让她大吃一惊:红血丝可能与长期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有关!
 
    红血丝,医学上称之为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红血丝的原因很多,除一部分为先天遗传外,大多数为局部因素刺激所致。在皮肤科门诊,因美容护理不当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红血丝)而就诊的病例,不在少数。
 
    大半“红脸”祸起美容
 
    据介绍,引起“红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域和气候 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的人,为对抗高原缺氧,体内红细胞常代偿性增多,毛细血管扩张,以至于脸上出现特征性的“高原红”。此外,长期受寒冷高温、强紫外线、风沙等刺激,亦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
 
    2.美容护理不当 长期使用高档化妆品,使皮肤—直处在富营养状态;长期使用含有重金属或激素等成分的劣质化妆品;频繁去角质,长期使用含“苯甲酸”的美白换肤品;长期使用激素软膏等都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
 
    3.生活习惯 喜欢食辣、嗜好烟酒、情绪易激动、经常熬夜者,容易出现红血丝。
 
    4.敏感肤质 敏感皮肤的角质层薄,对阳光、药物、化妆品、气温等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容易形成红血丝。
 
    此外,红斑狼疮、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也可表现为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或红斑,应及早去皮肤科或风湿科等相关科室诊治。
 
    摆脱“红脸”遵循三原则
 
    1.寻找原因,消除可能导致红血丝继续加重的刺激因素。具体措施包括:不饮酒,不喝浓咖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导致血管运动功能失调;积极治疗肝病、胃病、内分泌失调和面部毛囊虫病等;避免面部暴晒和冷热刺激,在紫外线较强的时段外出时,应仔细做好防晒工作,尽量少用防晒霜,多用遮阳伞;认真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选用性质温和的洗面奶,不去角质;尽量少用化妆品,注意面部保湿。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疲劳。
 
    3.要彻底去除毛细血管扩张,可去医院做专业治疗。首选方法是激光或光子嫩肤。一般说来,轻度的毛细血管扩张可通过光子嫩肤的方式消除,较重的毛细血管扩张可用脉冲激光或点阵激光消除。激光一般1个月做1次,轻者做1次就能消失,且基本无不适;重者常需做4~5次,治疗局部可能会出现水疱,术后要注意防晒和防水。部分人在恢复期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此时一定要避免搔抓皮肤,以免破损后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
 
    对付红血丝谨防三误区
 
    1.化妆品可以清除红血丝 某些含有激素、血管收缩药的外用化妆品虽然能短时抑制红血丝,达到瞬间退红的效果,但这么做对皮肤是一种强烈刺激,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清除红血丝,反而会加重病情。
 
    2.用祛斑霜或换肤霜消除红血丝 所谓换肤或祛斑,实际上就是“化学剥脱”,不仅会严重损伤表皮,还会加剧面部的毛细血管扩张。
 
    3.红血丝消失后,就万事大吉 红血丝被去除以后,患者仍应加强防护,尽量避免一切可能诱发红血丝的因素,以免复发。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