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说,他没有故事,只有忙碌,不过56岁,头发已白了三分之二。
他的确很忙,作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所长,他还兼任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并且是数种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的编委。他身边的同事说,丁健永远都是那么快节奏。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多研发出几种有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 丁健一直在为这样一个目标努力。上世纪90年代初,药物所张金生教授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效果的天然化合物“红根草邻醌”,经过结构修饰和丁健研究组的药理学研究,最后确定为“沙尔威辛”这个抗肿瘤候选新药。从此,丁健便和“沙尔威辛”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沙尔威辛的系统作用机理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同时,沙尔威辛的二期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奔忙在各医院之间,丁健内心涌动着看到曙光的喜悦。“不过从现在到新药问世路还漫长,行百里者半九十。” 丁健刚参加了一个分子靶向与肿瘤治疗的国际会议。他说,如今国际上更倾向于将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病对待。在治疗方法上,对各种联合用药的“基于发病机制的鸡尾酒疗法”的尝试、寻找针对特定人群特定分子分型的靶向药物研究,成为新趋势。“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机遇。”目前,丁健领导的肿瘤药理研究组与其他科学家合作,正在对五六个新药苗子进行研究,令他高兴的是,现在已有2个候选化合物进入了临床二期。 得知自己当选工程院院士,丁健感觉到的责任远多于欣喜。他说,国家对新药创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生物医药产业也被列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历史机遇,“生逢其时”的幸运驱使着自己更努力地前行。同时,如何将整个学科建设好,将是他思考更多的问题。 丁健的目标是要把药物所的临床前研究技术平台做得更强、更大、更规范。这些年来,在和国外医药公司、科研机构接触了之后,丁健对我国医药研发的薄弱深怀担忧。他觉得,医药创新主力应该在企业,但我国医药企业尚未具备这样的实力。他希望通过药物研究“国家队”的力量,搭建起新药研发的支撑平台。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