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9日,执行基本药物新价格刚好一周的时间,药店、医院等渠道的价格都在陆续下调,药品生产企业却反应各异。“整体药价下调幅度只有12%,仍给企业留下了生存空间。对于中药生产企业来说,同名品种竞争厉害的化学制剂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不继续‘换包装、变新药’游戏。”东北某药企华南区负责人林立(化名)说。
降价不死的药品或“安乐死” 在国庆期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96种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在其中有45%的药品降价,但是仍有49%的品种价格未做调整,其中绝大部分是中药,而中药独家品种更是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中心经理吴亦荣说:“这次降价幅度总体还是算温和,比较合理。降价的范围仅为45%,平均降价幅度12%,低于此前业界普遍预测的15%以上。” 以一些具体的药品为例,比如华佗再造丸,规格120g,调整前45.3元,调整后44.7元;头孢氨苄胶囊,规格125m g×10,调整前3.2元,调整后1.8元;阿莫西林胶囊,规格250m g×20,调整前7.3元,调整后6.2元(更多新闻来源医药新闻网)。 广药集团某片区销售负责人方明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降价比较温和,对于中药生产企业来说,部分企业的产品甚至提价。但对于那些竞争一直最为激烈的化学制剂药品,同名产品充斥市场,有些类别产品的市场更是无序竞争,这样即使小幅度的降价,也难免让一部分企业难以生存。 这种难以为继并非来自企业本身的生产,主要是因为利润降低后,企业能够支付的渠道维护等费用大幅削减,导致一些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虽然进入了医院和药店等终端渠道,渠道却选择了价差更大利润更大的药品销售,这些供货价和销售价的价差较小的药品,可谓是另一种死法———被冷藏。“这是降价带来的深层次反应。” 新药审批监管力度更严格 方明说:目前,大多数省份药店的价格还没有开始调整,当正式开始调整后,生产企业将降低供货价格。“药厂不太可能去压缩终端渠道的利润,只有很好地保证药店利润比例,生产企业才能更好维护渠道。” 早在基本药物降价的消息还没得到证实之前,有的药厂就对本报表示,如果进入目录的药品降价太厉害,那企业的应对措施一般只有两种:一是推出多规格产品,降低规格产品价格下调以应对政策,另一种方案则是先降价后再伺机回调。 “前几年,新药的审批可谓非常容易,比如说阿莫西林,片剂变粉剂,再换个包装上市,已经是新药,而在当年还不会带上基本药物的‘枷锁’。而患者购买的药品,可谓整了个容重新上场,而且价码抬高。”林立直言道。 针对今年的基本药物又一次降价,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医药卫生咨询中心总经理、执业药师范兴东认为,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将增加。他的理由是:一方面现在新药审批正逐渐严格,过去通过报批新药的方式规避降价已经基本上行不通了;另一方面如果市场需求巨大,即使价格降低,企业继续生产基本药物的驱动力还会存在。 丽珠集团董事陶德胜透露,据了解工信部正在就医药企业的资质要求方面制定细则。“这也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提升生产企业的整体水平。”(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报记者 梅勤)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