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我国城市空巢家庭近半 老年人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城市空巢家庭近半 老年人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来源:-    浏览:374   更新时间:2009年10月2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由平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48.9%。请关注——
 
    有媒体报道,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中老年人群体已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全国首条老年人心理危机免费救助热线已于日前开通。
 
    我国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究竟如何?随着老年人社会的来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老年人队伍。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和关心?
 
    老年人需要陪伴和倾听
 
    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荀焱认为,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人在所有生命阶段都要遵循其规律。如果老人因经济问题想不开,则问题关键不在心理,空谈心理也无用。在实际调查中,老年人中有70%以上被人际问题困扰,比例最高;其次是死亡带来的悲伤。
 
    荀焱认为,目前并不能说老年人普遍存在何种心理问题,而只能说老年人都有相似的心理特点和情绪特点。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情绪的持续性较差,情绪变化多、波动大,情感的依赖性增强,需要陪伴和倾听,容易显得固执。
 
    很多年轻人都抱怨长辈啰嗦、爱闹脾气,“跟小孩似的”。对此,荀焱强调,“老小老小”这句古话并没说错。老人控制情绪的能力随大脑皮层控制的减弱而减弱,与孩子大脑皮层控制尚未成熟情况相似。同时她指出,老人与孩子情绪相似,但切不可把老人当小孩哄。应尊重老人,让他们适度宣泄和求助,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很重要。这种方法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老人忘掉“老”字,发挥“银发力量”。
 
    “目前,老年朋友的心理问题更多体现在情绪方面,但老年人很少会有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情绪。”荀焱提醒道,“鉴于学界对心理问题的界定标准是有持续一个月以上的负面情绪,如果老人‘时晴时雨’,晚辈不必过于担心。相反,老人长期陷于负面情绪的情况容易被儿女视为惯常,才更应该引起警惕。”
 
    老年人应积极安排生活
 
    那么,老年人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晚年生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罗非教授解答说,鉴于心理暗示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无论晚辈还是老年人自身都应该淡化“老”字。
 
    他进一步强调,继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寻求人生的意义、学习新知识,才是保证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幸福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社会为老年人树立的榜样应是保持进取心、心态年轻的形象。而老年人则应重视自身身体与大脑的运动,保持年轻的心态。
 
    荀焱认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点在于老年人应当积极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可分三个层次来说。
 
    首先,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老年人应安排好退休生活,继续学习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参与老年社交活动;适当运动。
 
    其次,在对生活重心的把握上,应该重视自己与老伴,不要过于干涉孩子的生活。我国传统的家庭关系十分紧密,许多步入老年的父母仍不放松对孩子的监督,干涉孩子生活的结果常常是孩子头疼、父母伤心。老年夫妻应当更加珍视彼此、充分信任儿女,这样家庭关系才更和谐。儿女应将父母干涉自己生活及唠叨的行为看成是老年人留恋生命的体现,不要过于烦恼。
 
    另外,在遇到生命的消逝时,老年人应在家人配合之下积极宣泄感情、完成仪式,度过情绪消退期。荀焱强调,这个“生命”并不一定指亲人朋友,有时候老人喜爱的花草、宠物的离去也会唤起老人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引起强烈的反应。
 
    专家提醒,从事件影响来看,离婚的打击是第一位的,丧偶排在第二位。对老年人而言,这两者的影响不啻为“心灵地震”,情感失落与生命恐惧的双重压力,给老人带来巨大打击。
 
    情感打击与日常情绪就如突发事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一样,大多数人的心理自愈能力足够使人们在悲伤后回到正常生活轨道。若遇此不幸,家人应多陪伴倾听,让老年人多方抒解心情;鼓励老人多参加团体活动,重新平衡生活、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帮助老人举行自身认定的情感告别仪式。
 
    “啃老”才是危机所在
 
    专家认为,社会心理问题包括情绪、认知、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因素复杂。目前我国虽没有已成型的老年社会心理问题,但“啃老”现象颇令人担忧。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部分已平稳步入社会。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常常将金钱与精力全部投入到独生子女身上,难免有过度之处。
 
    比如,父母照顾体贴,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双方在抚育过程中容易形成“父母对孩子好是天经地义”的心理定势。父母的心疼常常造成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过于依赖父母。
 
    目前,由于父母尚未老去,经济、精力方面都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代劳和帮衬看起来没有问题,但等到父母无法继续提供援助,孩子又已习惯坐等父母的帮助,双方都将追悔莫及。
 
    因此,父母应切断“脐带联系”,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感恩,对自己和孩子的未来都是必要的。专家呼吁,社会应关注“啃老”现象,提倡感恩教育,为我国老龄化社会消除这一潜在危机。(郑雨佳)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