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莱美药业”,300006)顺利过会,并于25日上网申购。作为创业板10家首批招股公司之一,莱美药业的发行价格和市盈率超过了之前分析师们的预计。 86个药品注册批件、19个新药证书、49个新药注册批件,一切似乎表明了莱美药业的创新性,但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十年的发展,莱美药业已经有了自己的经营模式,它并不依赖创新生存,也不同于传统的医药企业模式。 上市缘由 受益于医药股最近强劲走势,莱美药业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价格为16.5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47.83倍,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此前,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分析师宋晗给出的建议询价为11.00-12.00元,中投证券分析师周锐则建议以30-35倍PE,询价区间12.9-15.05元申购。 如上市成功,莱美药业43名自然人股东将跃升为百万富翁,而持有莱美药业30.13%股权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邱宇将因上市财富身家达到5.77亿元,其持股23.50%的兄弟邱炜财富达4.5亿元。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被重庆市认定为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6850万元,总资产近3亿元。2007年10月莱美药业获得重庆风险投资融资2000万元,并完成股改,在过去3年中,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96%。 莱美药业的主营业务为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2009年中期其抗感染类药物收入占收入的71.8%,是莱美药业的主要利润来源。莱美药业喹诺酮类制剂产品2008年占有国内2.59%的市场份额,在喹诺酮类制剂药物生产企业中排名第9位。 周锐认为,莱美药业莱美产品线相对丰富,但缺乏重磅级产品,未来维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在创业板首批上市的三家医药包括北京乐普、重庆莱美药业和安徽安科生物。国泰君安表示,这三家公司都不是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尽管成长性尚可,但是更多受益于行业增长。莱美药业在行业中地位并不明显,考虑到创业板的高风险低流动性,投资价值不高。 一位医药行业人士表示,从目前首批上市的企业来看,创业板的作用更类似于一个小型中小企业板,并没有起到支持创新型公司的作用。那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很多都是亏损公司,它们通过公募来维持其现金流和创业。但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大多已存在了十几、二十年,企业已经有盈利能力,很可能这个企业已经变形了,不是以创新为主。 “这时候的融资更多的用途施给股东退出,而不是给企业,因为在这一阶段企业要扩大,完全可以通过银行融资,成本会更低,不需要通过公募来做。”上述人士表示。 创新型企业? 根据资料显示,莱美药业在重庆市首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申报药品数量排名全国第23位,其董事长邱宇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和成都高新医药研究所从事十载科研工作,再加上他的研究生学历背景,这些都让投资者们相信这家以科研创业起步的医药企业将推动莱美药业在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不过,仔细分析莱美药业在研产的品可以发现,这家企业目前进入生产的大多数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一类新药,并不需要融资;而一类新药还在申报阶段。究竟莱美药业是否是一家创新性企业仍值得探讨。 根据莱美药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目前已获得86个药品注册批件、19个新药证书、49个新药注册批件,新药注册批件占其药品注册批件总数的57%。在研品种方面,莱美药业目前在研品种30个,其中新药在研品种19个(其中创新药物3个),占比63%,公司未来3年可能还将获得10个注册批件。 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判断一家医药公司是否为创新型企业的最直接标准,是看其有没有新药研发,新药是否在做临床研究,研究的品种是不是一类新药,有没有专利。在新药研发中,主要包括两个标志性阶段,一个是获得临床批件,说明企业已完成该药物的临床研究,一般来说,一类新药完成这个过程需要2000万-5000万元投入以及三到五年的研究。接下来的阶段是申请新药证书,拿到新药证书就可以生产上市销售了。 在莱美药业在研的30类产品中,14类已获得药品注册批件,5类已完成临床及申报生产,但这些药物类型主要集中在肠外营养、心血管、抗感染及降脂、胃药等化学4类、5类、6类药物上。 上述医药人士指出,尽管这类药物可以上市销售,但这些病种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研发的产品很难超越前人,因而商业前景并不大。 而另一方面,莱美药业作为化学1类药的靶向抗肿瘤目前多数集中在临床申报阶段。这意味着作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的抗肿瘤药物目前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现在难料。 “正在申报只是一个用来炒作的东西。”上述人士表示,要体现一个公司的某种药物已经达到一个阶段必须最起码是要获得临床批件。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