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于整个医疗行业,尤其是医疗企业来说,是全力反击经济危机的关键一年。3M作为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是否受到了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面对影响,3M在企业发展战略上会做出哪些调整?
吴亮:这次由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金融行业,然后开始蔓延到制造业以及其他实体经济,几乎各行各业多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令人庆幸的是,由于医疗行业比较特殊,所以在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比其他行业要小很多。
我个人认为,经济危机对于医疗行业的冲击主要还是来自消费者的信心。由于消费者缺乏信心造成了医疗市场的消费萎缩,尤其是齿科、美容、整形等领域肯定会受到影响。令人高兴的是,政府在树立信心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稳固信心。比如在医改方案中,已经明确强调要实现全民医保,这对提高消费者信心无疑是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坦白地说,3M作为一家国际化、跨行业、多元化的企业,肯定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这种压力是暂时的。3M是一个百年企业,在百年中已经经历了6次经济危机,面对这次危机,3M有足够的信心和经验来面对。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是充满信心的。3M并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减少在中国投资就是一个证明。
2009年,3M在中国投资计划将继续保持历年来的态势,以每年投资不低于1亿美元的速度不断壮大在中国的运营网络。2009年年初,在上海浦江高科技园区建设的医疗器械亚太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就会竣工,对这个占地5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的首期投资就会达到4500万美元。这个生产基地不仅为中国提供以皮肤护理和感染控制为主的产品,还将把辐射半径覆盖至整个亚太地区。二期工程也将于年内启动。
《中国医院院长》:3M已经经历了6次经济危机,在应付经济危机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经验,能跟我们分享这些经验吗?
吴亮:对于3M来讲,虽然在百年中经历了6次经济危机,在应付危机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可能是与3M的一些独特性捆绑在一起的。
第一,3M在结构上是跨行业、多元化的科技公司。在经济危机的重压下,总有一些行业仍会保持稳定的局面,这也是多元化企业更具有抗打击能力的原因所在。所以我们比业务范围窄的企业在应付经济危机打击的能力上具备更多优势。第二,3M虽然是一家美国公司,而美国又是这次经济危机的源头,但是3M更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在美国以外的业务已经接近总业务量的60%,尤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业务发展迅速。所以此次经济危机虽然让美国企业不堪重负,但是我们还可以维持非常好的活力。第三,3M是一家以创新见长的企业,创新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从而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M也正是在创新的氛围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从而更容易渡过难关。我认为这些就是3M应付经济危机的三大法宝。
《中国医院院长》:2009年除了要应付全球经济危机以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将重新踏上征程,那对此次医改,您有什么看法呢?
吴亮:我个人认为,医疗改革最根本的应该以改进综合医疗效率为目的,在体制、管理、资源配置和支付手段上进行改革,让医疗行业真正回归到提高整体医疗效率和质量的角度而非只关注收入和费用。在这里所说的效率不仅包括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还包括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简单的说,医改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不能把费用的高低作为衡量医改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医改就是降低成本,减少医疗开支,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点偏颇。如果降低成本是以牺牲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为代价的,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
举个例子:我们一直致力于与政府和医院合作大力推广院内手卫生,医护人员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能帮助大大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的统计表明大约有5?8%的就医患者会遭受院内感染,有学者研究表明,洗手可以降低30%的院内感染。然而,现在有许多医院的管理者还依然认为洗手之类防感染支出是医院的额外开支,如果把这项开支砍掉,会给医院的院内感染造成极大的隐患,西安婴儿死亡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旦出现感染事件以后,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院在个人、家庭、经济和社会形象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在医改中,不能简单地把降低费用作为目标,而是要把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提高作为目标,最终达到降低综合费用的目的。
《中国医院院长》:在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会议上,明确要加强对全国医疗器械标准的规范,建立国家医疗器械标准管理机构。3M一直在为中国医疗器械标准的建立贡献力量。请您谈谈目前中国在医疗器械标准建设上存在哪些问题?
吴亮:加强医疗器械标准的规范对于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对医疗器械的监管侧重于对产品成品的监管,而国外更提倡对产品的开发、制造、使用等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侧重于对产品成品的监管就会造成一个后果,就形成了国内目前过分的依赖于产品标准来评判和保证最终产品是否安全和有效的现状,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和漏洞。问题奶粉就给这样的监管模式敲响了警钟,如果按照产品标准来检测,所有的项目都是合格的,但是奶粉本身却是不安全的。所以,如何运用标准,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深思的。所以,只重视产品标准是不够的,更应重视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全过程是否有标准的操作流程,关键步骤是不是得到应有的控制,这些就像医院里不可缺少的各项治疗制度及操作规范,对保证诊疗质量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让标准贯穿到产品研发、生产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