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目录迟迟不能推出,着急的显然不只是卫生部。
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称社保部)对外公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下称医保目录)的调整工作方案,明确规定于今年11月30日前要完成对医保目录的调整工作。 一接近社保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参与这次医保目录遴选的2万左右的专家中,最核心的有10人,医保目录最后将由这些专家来确定。另外,因为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医保目录,医保目录调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也是为逼迫卫生部加快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 医保目录 十核心专家说了算 此次医保目录调整,是200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调整。资料显示,目前实施的医保目录共有中西药2198种,其中西药1305种,中药893种。此次调整所费人力物力不亚于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 在调整工作方案中,社保部表示,为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适应,这次医保目录的调整要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和探索建立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相衔接。 与基本药物目录制定时卫生部“既当裁判又做专家”不同,社保部对于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坚持专家评审工作机制,药品目录完全由专家评审确定;有关行政主管机关仅负责目录调整的组织工作,不参与备选药品咨询和投票遴选,也不接受药品申报和推荐。 据悉,在专家组的组成上,明确分为咨询专家和遴选专家。咨询专家约300人左右,分中药、西药两大组,并分别下设综合组与若干专业组;遴选专家约2万人左右,主要任务是负责对备选药品名单进行投票遴选。 接近社保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参与医保目录遴选的专家中,基层专家主要推荐临床效果的药品,最终确定目录主要是由社保部选定的10位核心专家来定,这些专家中其中8位为三甲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另外两位为医保专家(更多新闻来源医药新闻网)。” 由于参与医保目录调整的主要专家名单都是保密的,该人士表示,目前还难以确定这些专家的身份。本报记者从社保部也未获得明确的信息。 一行业分析师表示,这次比较注重专家背景的广泛性,遴选专家从原来的1.2万人扩大至2万人,基层专家的比例从原来的20%提高到30%以上。而且在医学、临床和药物专家的基础上,又引入医保和药物经济学专家。 据了解,为调整医保目录,社保部已经从7月份就着手准备。上述行业分析师表示,2004年版医保目录的品种调出的概率比较小,调入重点将会为近几年上市的新药,而且医保目录范围会适度扩大。 该行业分析师表示,调入概率较大的品种,很可能是已经进入10个以上的省医保目录的品种,但目前新药的界定比较模糊,争议也比较大,所以哪些品种能够进入较难判断。 相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更深,为此,早已有企业为此运作准备,也必将引发新的一轮争夺战。 社保部“催促” 基本目录出台 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出台,社保部高调征询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意见,这与卫生部主导的基本药物目录及配套文件的制定,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近社保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次社保部高调宣布医保目录的调整,也是有倒逼卫生部尽快出台基本药物目录的考虑,为医改各项具体政策实施争取时间。 基本药物目录卫生部原定于4月份出台,延期后,卫生部表示6月份出台,但时至今日目录尚未露面。在此期间,不断传出卫生部与社保部在基本药物目录出资和报销比例方面出现分歧。 一行业协会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卫生部与社保部的分歧,主要还是在医疗保险政策方面,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目录,并且基本药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但是到底报销比例为多少,双方分歧还是比较大。 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及其配套政策连续推迟,中国医药(600056)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不甚满意,他反问道:一个目录的出台一定需要这么长时间吗?一个政策可以先去实施,碰到问题再去修改,如果关上门继续讨论,耽搁的还是时间,具体规划的任务也难以完成。 在医保目录中,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分为甲、乙类。其中甲类中西药为450种,乙类中西药为1400种。而基本药物目录所有品种均包含在医保目录甲类中。 一行业协会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其了解,目前基本药物目录为308种左右,西药为204种左右,中药为104种左右。 只有当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之后,社保部才能调整医保目录中的甲类品种。而此时社保部公布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也意味着,基本药物目录出台进入倒计时。 而上述医药行业分析师也认为,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既然启动,并且要在11月底前公布,那么基本药物目录公布的时间应该很快了。(来源: 华夏时报)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