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教学模式的变化
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ing aided instruction, CAI)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手段在医药学教育中越来越普及,应用范围、应用层次和应用手段日新月异,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现代教育模式的内涵,提高了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 多媒体教学有多种模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有3种 一是教室内一对一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技术;二是校内一对多模式,即通过校内主干网络进行一个教室授课,校内学生在多个多媒体教室听课;三是异地实时交互式教学,以整合优秀教育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魅力是非常突出的。首先,通过制作具有精美画面和声音的影像资料,可以使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互动性和交流性,并且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使教学更加规范有序。 2. PBL教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法是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医药学教学实践中,由老师根据临床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融会贯通基础和临床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期刊或网络检索以及与他人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文献查阅搜集能力及与人交流合作探讨的能力,而且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得以重新优化整合。 自1969年加拿大的 Mcmaster大学首先在医学教学中引入PBL模式后,PBL在全世界的医学院校中风靡一时,被广泛接纳和采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香港及我国大陆的一些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PBL教学的尝试,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BL教学逐渐被教育管理者、老师和学生接受,证明了该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被证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3. 双语教学 所谓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比如外语教材的选用,教师用外语授课,考试或论文用外语完成等。双语教学的概念源自美国,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双语教育法案,目的是帮助不同母语的孩子掌握英语,使其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范围和层次也不断扩大,减少语言方面的隔阂仍是当务之急。对高等医学教育来说,为了追赶世界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步伐,掌握学科发展的尖端技术,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一门专业外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客观上也要求我们提供汉语以外的语言进行教学。基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现实和需要,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力争在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授课条件的学校,可以对部分课程实行外语教材,双语授课,分步到位。” 双语教学在我国一部分医学院校中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中国医科大学的日语医学班,原同济医科大学的德语班,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英语班等。 4. 标准化病人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文、社会观念的变化,多年来延续的从病人身上学习医疗知识的医学教学模式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可供学生实习的病人越来越少,临床教学的实习对象问题成为影响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障碍之一,而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成为有效解决这个困难的重要举措。 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SP) 又称模拟病人 (simulatedpatient),或者病人指导者 (patient instructor),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扮演病人,可以根据自己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生操作技能,充当评估者和教师。这是国外医学院校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些年来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我国最早的SP引进和应用是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下,于1992年在原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共同进行的。近几年来,SP在国内的高等医学院校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引进和使用。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