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对抗甲型流感:从应急战到持久战
对抗甲型流感:从应急战到持久战
来源:-    浏览:678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1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使流感大流行的预言向现实又走了一步。   尽管风暴的中心远隔重洋,但中国防控体系已经严阵以待。应急预案启动后,所有相关资源系统——检疫、情报、疾控中心、病房、医生还有钱,开始迅速在程序上运行。   “面对SARS,我们打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攻坚战,而现在我们在打一场有准备的防御战。”北京佑安医院院长助理金荣华告诉本刊记者。在这6年里,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制与传染病防控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几乎以一种重建的方式完成,并超越了卫生部门的局限,成为一套社会网络与动员机制。   防御战的速度   4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紧急公告,要求来自境外疫区人员,如有流感样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   4月26日,美国与墨西哥宣布进入卫生紧急状态。这一天,北京传染病专科医院——地坛医院收治了第一位需要入院观察的发烧患者,他被机场检疫部门筛查发现,应急工作随之展开。4天后,地坛医院又接收了第二例需要观察的发烧患者。   4月27日,卫生部开始对各医疗机构做了甲型H1N1流感救治能力的调查。   这一天下午,地坛医院开始第一次全院培训。“包括临床表现、传播方式、治疗可能的原则、防护等级以及消毒程序等方面,我们同时也做出相应的工作安排。”院长毛羽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也就在这天晚上,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警戒等级提升至第四级,意味着新病毒在人群之间传播,足以使整个社区出现疫情。   4月28日上午10点30分,北京另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佑安医院召开了第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13点30分开了中层干部以上的动员会,下发了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急救治专家小组、应急救治小分队,医院感染控制组、信息网络组、培训演练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部门各就各位,并按照预案中设定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展开工作。医务部、护理部、院感染管理科和门急诊部则组成了院级检查督导组,对预检筛查、救治单元以及物资储备进行监察督导和完善。   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流感疫情报告,研究部署我国加强预防控制工作。卫生部公布了关于加强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并启动防控流感大流行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工作机制,   4月29日,北京市启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及应急预案”,在全市全部12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对所有就诊的流感样病例进行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史调查。   这一天,佑安医院转运外科ICU(重症监护)病人6位,特需病人28位,将住院楼第8层腾出,留出了ICU负压病房6张床位,收治单元40张床位,同时准备了够100人7天用量的抗病毒药物。   腾出病房的同时,佑安医院接收了一位曾经前往墨西哥的发热观察患者,他同时伴有轻微的肌痛症状。医院按照卫生部诊疗指南对他开展救治,直到5月5日患者康复出院。   “五一”假期马上就要开始,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医务工作者却备感压力。4月30日下午,卫生部长陈竺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告知,新亚型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已引起跨国、跨洲传播,隐性传染比例相当高,因此不能排除疫情传入我国的可能。   与此同时,北京市卫生局召开了各医院的院长紧急会议,就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进行节前的最后部署。会议结束已是傍晚19点多,毛羽随即赶回地坛医院,20点10分召开全院干部会议。   “我们布置了10项工作,明确了病情上报程序、病房收治区域、第一组工作人员名单。对药物、防护服的储备、安全保卫、信息报送各个方面都做了细致而明确的安排。”毛羽说。节日前夜,很多科室的员工都没有回家,连夜对设备进行最后的检查和调试。后勤部门对全院的水电热系统全面检查,医院感染控制科对病区消毒工作、防护物品做最后的准备。   在佑安医院,独立的检验检测系统已经启动。所有进入医学观察的患者,其标本都是在指定的P2+实验室进行检测。   也是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提升到5级,意味着已经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聚集性病例,病毒能更好地适应在人类中生存,但不具备完全的传播性。如果疫情继续恶化,则达到流感大流行的最高警戒级别——病毒在人群中持续开速传播。   中国的卫生、防疫部门已经严阵以待,随时静候流感疫情的风吹草动。   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研究拟定《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下发到各医疗机构。灵敏的快速诊断方法也已经完成研制,开始装备全国各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网络实验室系统。   一线医院的培训工作正在加紧进行。“除了全院培训外,我们还进行分级分层培训,共分为4个层次。”金荣华对本刊记者说,“医生培训的重点是救治,护士主要培训观察和防护。对重点部门——预检筛查部和收治单元的医生和护士还要进行单独的培训。”   4月30日晚,香港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确诊,这名25岁的墨西哥人乘坐东航航班经上海中转抵达香港。中国卫生部立即开始寻找同机的166名乘客,在18个省区市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5月1日晚23时,地坛医院接到电话,在北京的15名旅客已经找到,将陆续送至地坛医院。入院收治工作持续了3小时,直到5月2日凌晨基本完成。15名同机者开始为期7天的医学观察。   5月5日,总理温家宝再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前一阶段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防控措施。为保障防控,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   毛羽向本刊记者介绍,从4月底至今地坛医院共收治了几十例筛查后进行观察的发烧患者,年龄最小的只有11个月,最大61岁,来自七八个国家。医生对每名患者定时查体温,询问身体感觉,对于肺部、咽部进行检查,少数病人做了CT的检查。全部发烧患者都在不同的实验室做了两次甲型H1N1流感的基因检测。   在地坛医院,目前还有23名发烧患者处于观察中,除了两三人,其他人的体温都已恢复正常,一些病人近期就可以解除观察。他们的基因检测结果都为阴性。   “面对SARS,我们打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攻坚战,而现在我们在打一场有准备的防御战。”金荣华告诉本刊记者。   防控升级   2003年SARS之灾仿佛还在昨日,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直接推动了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加强与重建。   “以前有一种普遍的观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传染病的危害将不再重要,而慢性疾病则会是对健康最重要的威胁。”毛羽对本刊记者说,“2003年的SARS带来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无论社会经济如何发展,传染病的威胁始终存在,不能一刻放松。同时,政府也认识到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个体的医疗工作,更是社会的稳定工作。所以公共卫生事件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带来社会动荡。”   最为明显的是,政府对于传染病医院建设的投入空前提高。2003年本刊记者采访SARS疫情时发现,北京两家传染病专科医院——佑安医院与地坛医院,呼吸科病房总共只有100间左右,而且设备比较落后,病房不具备负压条件,一旦疫情发生,病人大规模涌入,医院不堪重负。   而在这6年中,两家医院都进行了改建和新建,医疗条件不可同日而语。   本刊记者对毛羽的采访是在地坛医院位于机场高速附近的新址,这里去年9月28日刚刚启用。地坛医院建立于1946年,原名为北京市第一传染病医院,老院址位于市中心地坛公园北侧,空间狭小,基础条件较差。“SARS期间,我们甚至谈不上有专门的呼吸病房和消化病房,因为所有的房间都依靠自然通风,收什么病人都可以,只是为呼吸科病人设置的是42张病床。”毛羽说。   新医院的迁建由政府投资10亿元,历时3年完成。医院病房楼建筑结构呈工字形设计,中间的一“竖”将整座大楼分为甲座、乙座、丙座、丁座4个部分。一旦有烈性传染病收治任务,每座均可自成一体。无论哪座,都按清洁、污染、半污染划分区域,设置有患者走向的污染通道、医护流动的清洁通道,以及交叉部分的半污染通道。运送清洁物品和污物的电梯都有自己的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呼吸道传染病房和消化道传染病房分开建立,同时是也要考虑到应急状态能够扩张规模,做到‘平战结合’。”毛羽说,“我们接受了SARS时期的教训,病房变小,房间加多。”   医院定编600张床位,应急时可扩张到800张,其中呼吸道病床298张,分布在179个呼吸道病房中。1人间占40%,两人间占到50%,三人间占到10%,改变了以前4人间为主的格局,避免交叉感染。每间呼吸道病房都带有负压装置,内部气压略小于外部,空气单向流动,经过消毒后才能排放出去。每间病房都配有单独的卫生间,每个床位都有独立的电视,单人间还配有冰箱。在住院楼的一层,本刊记者还看到了视频探视室,家属可以通过视频画面与被隔离的病人聊天。“虽然病人处于隔离状态,但我们并不希望他们与外界隔绝。”毛羽说。   佑安医院虽然没有搬迁新址,但是新建了一座8层现代化的呼吸道住院楼,以及一座5层门诊大楼,平时床位达到750张。“以前我们医院的固定资产投入有限,但这几年已经翻了一两番了。”金荣华告诉本刊记者。   除了硬件设施迅速提升外,政府对于传染病研究的科研经费投入也进一步加大。2003年后,卫生部启动了“十一五”重大专项传染病研究,对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开展全面研究。这一年佑安医院承担北京市肝炎诊断的一体化研究,课题费为15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市科委获得最大一笔研究经费。本刊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两家市级传染病医院目前所申请到的传染病研究费用都达到了近亿元。   作为2003年SARS重灾区,北京市卫生局还进一步加强了综合性医院感染疾病科的建立,扩大传染病的检测网络。目前,全市67家综合医院都建立了感染疾病科,形成一道严密的基层防控系统,在综合医院的感染疾病科就可以对发烧和可疑的病人进行日常筛查。同时,市卫生局要求每一名医生都要掌握基本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作为职务晋升的硬指标。   “另一方面,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设加强了检测能力和疫情上报能力,现在检测过程已经比较快了,最新的信息能够及时跟踪。我们的疫情报告以前是手工填卡,人工传递信息,现在则在网上直报。政府对于疫情的变化能够最短时间掌握。”毛羽说。  应急体系的国家战略   金荣华的办公室是由一间病房改建而成,一旦疫情紧急,即可征用为病房。   “SARS后,我们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得到了有效的建设,这使得我们防控甲型H1N1疫情的工作比较有效,在某一些方面甚至比较超前。”金荣华告诉本刊记者。   从某种意义上,SRAS成为建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起点,我国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逐渐加强。   2003年5月,疫情还未结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即已颁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卫生应急法规。国务院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卫生应急机制,是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   2004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修订后的法律对现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公布制度做了完善,新设立了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如果隐瞒、谎报、缓报疫情都将受惩处。2007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法律依据,而卫生应急工作则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3项法律法规构成了卫生应急体系的制度框架。   在机构建设上,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28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69个地(市)成立了独立建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2006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了32支国家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为了解决多部门的协调问题,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卫生部牵头,与中央、国家所属31个有关部门建立了应急协调机制。同时,针对重大疾病加强了重点地区的联防、联控工作。例如,根据鼠疫疫源地性质和行政区的划分,分别建立了北方7省(区、市)、南方13省、西北5省和东北4省鼠疫联防机制。内地与港、澳地区联合签署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合作协议》,确定三方合作范围,包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疫情的信息通报,应急处置的协调联动,卫生应急的技术、培训及科研合作。(www.52zul.com)   在检测预警机制方面,2004年1月,全国就启动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材料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已有70.3%的乡镇卫生院、93.5%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了传染病及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网络直报。   疫情上报是基层医院的重要工作。地坛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科主任陈宝敏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每天要分3次向市疾控中心上报疫情和病情,时间分别是8点、12点和16点。   2003年SARS后,卫生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预感编制指南的要求全面展开,到2008年,已初步形成了由两个专项预案、7个部门预案、22个单项预案及若干地方预案组成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这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5年颁布的《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在这项预案中,卫生部将针对流感大流行的应急反应级别分为5级,对每一级的判定标准和相关工作都做详细的说明。“这项预案最大的价值在于,将防控的注意力从当下的威胁转移到了未来的威胁,未雨绸缪地开始进行准备。”清华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彭宗超告诉本刊记者。   事实上,中国推出这项预案的时间比美国还要早,这在某种程度上源于我国受禽流感威胁更早也更严峻。而在美国,总统布什在2005年11月才签署了17页的“针对大流感的国家战略”。   “预案”对于卫生部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都做了专门规定,进而对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划,包括检测、疫苗、抗病毒药物、救治、人员、技术、经费等方面,同时对分级响应、结束与督导等也做了具体规定。   “在细节上,中国卫生部的规定相比于美国的大流行病计划的应急预案更为详细具体。”彭宗超曾经详细比较研究了中美两份预案,他认为美国预案的长处在于将此预案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不仅资源调动能力更加强大,尤其明确提出了资金支持——2006年上半年已经批准了70多亿美元联邦专项经费用于准备战略的实施。   中国预案的弱项则在于缺乏对宏观的通盘考虑。“这毕竟只是一项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案,而非国家战略。”彭宗超认为,中国卫生部的战略仅限于部门内部,其中具体的公共沟通、公民宣教、财政经费虽然也有所提及,但缺乏国家战略层面专门而明确的政策支持、财政保障,以及各方参与的“全民防御”战略理念的支持。“应该尽快将对流感大流行的防控预案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彭宗超说。   永恒的战争   在流行病学家们看来,流感病毒本质就是一种生物界的变色龙,在千百年间生生不息,靠的就是顽强信守一条格言:不适应就会灭亡。这种世代进行的遗传变化过程,也同样是自然界生存竞争的一部分。病毒与人类一样在不断进化,全球流感大流行其实是流感的一个特征。甲型H1N1病毒的出现同样如此。   “流感病毒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病毒。”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科技处处长董小平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它的变异完全没有规律可循。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的刘翟博士告诉本刊记者,流感病毒单链的RNA结构使它自己没有纠错能力,每一代都可能产生万分之几的细微差别,仅从其中HA的片段看,就有四五百个蛋白,每个又有19种可能的变化,如果加上位置的缺失和增加,重排的后果几乎是接近无限,“就像一台每次错字率在万分之一的复印机,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产生一篇完整的文章”。从RNA级别看来,不同种的病毒如果入侵同一个细胞,里边RNA片段的互换也不可预计,他形容就像“一个车间拉来两车不同的人,随机重组后开出去,谁也无法预测结果”。   自20世纪以来,有明确记载并有病原学依据的世界流感大流行一共有4次。发生于1918年~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这是目前所知最大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估计有2500万~4000万人死亡。发生于1957年的亚洲流感,此次流感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H2N2病毒是由当时流行的H1N1病毒与禽流感病毒H2N2病毒重配而来。1968年的香港流感是由H3N2病毒引起,该病毒由禽流感病毒和当时流行的人流感病毒重配。1977年H1N1亚型流感病毒在20年后重新出现,这次流感规模远远小于前几次,其病毒就是1957年之前在人群中流行的H1N1病毒,但这种病毒如何在自然界存在然后又重新出现的机理尚不清楚,但很难设想一种病毒在一种宿主中存在20年而没有任何变化。   “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后,人们不断思索流感大流行的问题,在任何一本传染病教科书总论的第一讲就会讲到。为什么这一次WHO将流感级别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无非是要提醒人们,确实会存在流感大流行的情况。”金荣华告诉本刊记者,“人类一直、并将继续面对病毒的威胁。”   而此次兴风作浪的甲型H1N1病毒则是多次出现的H1N1病毒的新亚型,结合了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3部分基因片段,因此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性。目前比较广泛的怀疑认为,流感病毒在混合器——猪的体内进行了重配,形成了此次新的毒株。   按照流行病学的普遍共识,发生全球流感大流行应具备4个条件:首先是病毒变异产生新的亚型,或者流行过的病毒亚型对人类的威胁重新存在;其次人类普遍易感;第三,疾病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最后,疾病对人类有强大的杀伤力,造成了大量死亡。如果对比上述4个条件,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经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毒性和传播性并不强。   在董小平看来,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展条件各有利弊。不利条件在于,全球一体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导致染病的传播速度提高,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有利的条件是,这次流感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从美国统计的发病率图表来看,3月份到目前为止,发病的高峰已经下行,真正的高峰在4月25日到27日之间,从死亡率看,除墨西哥之外的国家都非常低。   而更重要的是,“在几次大流行的时代,全球公共卫生还没有实现各国联动。现在我们的防控体系相对完善,所以应该不会出现1918年那样噩梦般的大流行。但有仍可能出现一个流感高峰,毕竟新物种产生后,不会轻易退出。我们疾控中心就要实行长期监测。尤其要关注今年秋季,这种新病毒是否会形成优势种群”。董小平最后告诉本刊记者。 甲型H1N1病毒寻踪   这次流感病毒的爆发,似乎唤醒了人们对1918年、1957年和1968年3次流感大流行的回忆,而追寻这种新病毒的来源和特性,将成为人类与流感战争中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记者◎陈超   变异   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新型流感病毒的名字改为“A/H1N1”,我国卫生部改称甲型H1N1病毒。   “这个新的名称有可能造成误解。”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组长、原国家流感中心主任郭元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A/H1N1”病毒早在1977年“俄罗斯流感”中就已经发现并且命名,历年来,在很多国家都不断发生散发病例,在科学界对这个名称并不陌生。而这次新型流感病毒的毒株与传统的猪流感病毒和H1N1病毒都有区别,“按照一般的流感命名习惯,这种全新的毒株流行应该命名为‘北美流感’”。“北美流感”的命名也得到了我国很多流感专家的认同。   这种名称上的变化也反映出人们对这种新流感病毒认识的逐渐深入,根据目前公布的病毒基因测序,与传统的猪流感病毒(古典系猪流感病毒H1N1)有着约96%的相似度,这也成为当初命名为猪流感的主要原因。“但96%在流感病毒中已经是很大的差异。”郭元吉告诉本刊记者。根据人们的研究,1930年首次在猪身上发现的流感病毒被命名为古典系猪流感病毒。根据一些推测,1918年造成2000万人死亡的大流感就是这种病毒的“杰作”。这种猪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事件之后也经常发生,但是基本上仅处于散发状态。在我国,仅在1991年发现过一次古典系猪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不过等郭元吉找到那名被感染的女孩时,女孩已经恢复了健康,体内已经不能分离出毒株,仅从她身上的抗体推测出她曾感染过古典系猪流感病毒。   由此似乎排除了古典系猪流感(H1N1)病毒作怪的可能,基因测序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通常流感病毒共有8个RNA片段,根据这次基因测序的结果来看,其中只有PB1片段属于人流感病毒,PB2和PA片段来自于禽流感病毒,其余5个片段都来自于猪流感病毒。一个混合体的变异毒株,突破了人和动物的传播界限,开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溯源   变异对于流感病毒来说并不是新鲜事。“两种不同的流感病毒如果进入同一个细胞,就像两辆车开进同一个修车房,对应的RNA片段就像发动机、轮胎、方向盘等部件,都可能随机互换,谁也无法预料开出修车房的车子是什么样子。”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的刘翟博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1918年的流感就可能是由于古典系猪流感病毒中出现禽流感病毒中的某个片段。而另外两次流感大流行,又是由不同的人流感病毒与鸭流感病毒结合产生的新毒株导致的。   “在1998年,美国分离出一种新的猪流感病毒,也是第一次发现人、禽、猪3种病毒的结合体。”郭元吉说,此前仅发现3类病毒两两混合,而这次发现的混合病毒与目前流行的新毒株有着惊人的相似。圣朱迪儿童医学研究院的理查德·威比博士认为,这种病毒就是新病毒的“母亲”。这种病毒1998到1999年间曾在美国的猪群中传播,从北卡罗来纳州开始,一直到艾奥瓦、得克萨斯等23个州,约有1/4的猪感染,但只有不到4%的猪死亡,但是这种病毒并没有突破动物与人的界限,只有少量接触病猪频繁的人员有轻微的症状,并没有引起死亡和传播。直到它遭遇欧亚系的猪流感病毒。   在郭元吉给记者出示的一张基因表上显示,1998年美国分离出的这种结合体中与这次的甲型H1N1新病毒相比,相同位置的RNA片段来源相同,唯一不同的是NA和M两个片段来自于不同的猪流感病毒谱系——1998年的病毒中这两个片段来自于古典系,而这次新型病毒的片段来自于欧亚系的猪流感病毒。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动物流行病学监测室主任陈继明在世界上首次绘制了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全景谱系,“流感病毒在不断的变异过程中,很多片段已经很难清楚地追溯最初的来源,就像一个多次混血的人种,肯定含有很多人种的基因,但如果要进行分类还是应该根据他目前的国籍”。根据陈继明绘制的全景图,可以发现这种新病毒的“父亲”就是类禽流感的欧亚系猪流感病毒。   按照这样的线索推测,猪的身体可能是形成这次变异的混合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李德新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刊记者:“这种混合的发生很可能是在猪的体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病毒,发生基因重配,也可能经过多次,产生这样的结果。”郭元吉也认为猪作为混合器的可能最大,“因为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同时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的受体,也就意味着,猪可以感染人、禽和猪的流感病毒。猪与人、家禽的接触机会很大,历史上许多次基因重配产生的毒株都是从猪体内分离出来的”。   5月2日,加拿大首次发现猪群感染甲型H1N1新型病毒,而且是由人传播给猪,那就说明了猪也可以感染,从反向也证明了这种病毒有可能是猪传播给人。“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根据推测,这种可能性很大。所幸的是,在我国的猪群中没有检测出这种新型病毒,现在我国更是加强了生猪、猪肉进出口的监控,可以说我国的猪群还是安全的。”郭光吉告诉本刊记者。(www.52zul.com)   然而,最初的宿主仍然扑朔迷离。“找到最初发生变异的宿主对于防治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刘翟告诉本刊记者。最理想的状况是,找到最初的宿主,就可以从根本上了解这种新病毒产生的因素和机制,便可以从源头切断变异。例如知道欧亚系病毒如何与北美原有的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就有机会直接中断这种变异。而且如果找到最初的宿主,也可以迅速推动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制。遗憾的是,由于猪群对流感病毒多是隐性感染,很少发病,找到最初源头的可能微乎其微。   “美国最有可能就是这种病毒的发源地。”郭元吉说。从历史上看,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的源头就在美国,而且北美是猪的种群源头,古典系猪流感病毒就在这里发现,而且古典系病毒的“人—猪”传播在美国发生得最多,加上1998年第一次三种RNA片段的结合体也是从美国分离出来的,这次流感的发源地位于美国与墨西哥的交界处,因此,美国可能是这次流感病毒的发源地。   威胁   在中国疾控中心的病毒研究所3楼,从中央控制室经过缓冲区,再到20帕负压的半污染区,再经过负压30帕的缓冲区,才能进入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这里的负压达到40帕。中国疾控中心国际合作处强正富处长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已经同美国疾控中心协调,运3株新型病毒的毒株到中国,以供我们研究。这批病毒应该正在路上。香港特区也同意提供毒株样本让我们开始研究”。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旦病毒毒株到达中国,就将进入该实验室。   面对一种新的流感病毒,人群内还不能出现针对性的抗体,也没有疫苗,只有两种抗病毒的药物对抑制病毒有效。截至记者发稿时(5月11日7:00),全球近4000例感染病例中,墨西哥死亡48人,美国死亡3人,加拿大和哥斯达黎加各死亡1人,其他地区还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与禽流感病毒相比,这种新流感病毒更容易入侵人体。”刘翟告诉本刊记者。研究发现,今年初出现的禽流感病例虽然致死率较高,但是病毒感染人体需要进入肺部内部的肺泡细胞,这样遥远的路径显然极大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而且可能禽流感只针对个别易感性个体,因此目前禽流感在人之间广泛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次的新型病毒不仅突破了人和猪的界限,在人群中也开始传播,就是因为它可以进入人的上呼吸道表面细胞,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更容易。而与SARS相比,控制这种新流感病毒似乎更加困难。“SARS要等到发病之后才具有传染性,而流感病毒在发病前一天就开始排毒,可能造成其他人的感染。”郭元吉说。   不过,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也有自身的弱点。“从目前的基因片段看,只有一个片段来自于人,从特征上看与人体细胞的贴合程度可能不是特别高。”郭元吉说,“而且,按照一般规律,重配的基因毕竟不是‘原装’的,每次重配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所以每次片段的替换都可能造成毒性降低。”这就意味着这次新型病毒的毒性和传播性很可能不如前几次大流行流感病毒。5月8日上午,中国疾控中心科技处处长董小平告诉本刊记者:“从美国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真正的发病高峰在4月25日到27日之间。”而最近几天美国新增病例突然增加,很大一部分应该是从疑似病例确诊转为新增病例。而除美国、墨西哥、加拿大3个国家,还没有发现大量的第三代传染。   “按照一般流感的流行规律,春季是高发期,但是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变化,阳光紫外线增强,病毒在空气中悬浮和存活的时间缩短不少,这就意味着传染性的降低。”刘翟说。尤其在北半球四季分明的地区,流感的季节性表现更加明显,因此随着气温上升,新型流感的流行可能会受到抑制。   “这次流感过程中,很多去世的患者属于中青年。通常认为,流感病毒的易感人群是老年人和儿童,这次流感比较特殊。”解放军302医院传染控制科主任庄英杰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刊记者。初步推测,中青年的人群活动范围更广,造成感染概率增加,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对于新病毒可能造成免疫过激,结果形成高烧、肺炎等并发症。   “动物源的变异流感病毒出现和流感的国际化是目前的两大难题。”刘翟说,没人能预测流感病毒变异的结果,而且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群流动性也大大增加,这些都给流感的防控造成很大困难。按照以往大流行的经验,很可能在秋季出现第二波。“目前南半球马上就要进入秋季,我们就要密切关注南半球的疫情,由此为秋季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郭元吉说,“这种新的病毒是否可能在秋季形成优势种群,一切都需要严密监测。” 甲型H1N1流感:又一场“压力测试”   目前,各路媒体都在重述世界银行在2008年发表的一份报告的预言——如果全球范围内爆发一次流感疫情,整个世界将为此“埋单”3万亿美元。事实却并非如此。   主笔◎邢海洋   5月7日,美国政府公布了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而所谓的压力测试,现实中何尝不是一个接一个,远的不说,两年中即有石油、大米、房贷和信贷等多种危机,有些危机,经济航船安然驶过,有些则致航船暂时搁浅。   甲型H1N1流感无疑又是一次压力测试。在疫情刚爆发、信息混沌的4月底,各路媒体都在重述着世界银行在2008年发表的一份报告的预言——如果全球范围内爆发一次流感疫情,整个世界将为此“埋单”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之和近5%的财富灰飞烟灭。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到1968年的香港型流感,世界性的流感爆发似乎有着40年一轮回到趋势,虽则人类防疫水平、组织能力非昔日可比,人员的流动性却也呈正比。如果毒性强大的病毒来袭,后果难料。   在甲型流感最先出现的墨西哥,这一谶语正成为现实。疫情爆发后,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古巴和阿根廷随即宣布暂时取消与墨西哥之间的航班,欧洲和加拿大等的旅行社纷纷取消赴墨旅行团并取消了预定航班,几大豪华游轮公司也宣布取消在墨西哥64个港口的停泊计划,造成13.4万游客流失,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0万美元。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未建议对墨西哥实行旅游和通航限制,但墨西哥各大航空公司航班空座率明显上升。   旅游业是墨西哥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去年收入132亿美元。流感来袭,游客锐减,5月1日至10日间,墨西哥全国主要旅游胜地宾馆客房入住率预计仅在50%左右,重灾区的墨西哥城宾馆入住率更低至15%。   4月26日政府在墨西哥城——这个世界最大的城市下达“封城”令,几乎所有的政府办公室都关门,商店、工厂停业,墨西哥城瞬间变为空城。墨西哥城拥有3.5万家各色餐馆,政府要求所有餐馆不得在店内接待顾客,只允许提供外送服务,且晚18时前必须停业。据估计,墨西哥城所有餐馆总待客量下降了五成,营业额下降70%,每天经济损失1500万美元。墨西哥城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禁令使墨西哥城每天的损失高达5700万美元,相当于当地经济总量的1/3。   墨西哥财政部长的估算是,肆虐的甲型H1N1给墨西哥造成了23亿美元的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这还只是流感爆发以来十余天内的损失。按照穆迪公司的预测,如果出现最极端情况,墨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主要经济活动两个月,墨今年的经济总量将萎缩7%到8%。自然这是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雪上加霜”的结果,如果没有发生疫情,墨西哥经济2009年将出现4.5%的负增长,而流感疫情将给墨西哥造成额外损失。综合考虑,墨西哥经济今年会出现最多5.5%的负增长。   如果甲型流感只限制在墨西哥的范围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有限,毕竟墨西哥的经济总量排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之外。但墨西哥的地理位置独特,与美国陆地边界长达3300公里,两国人员来往极其频繁,2008年就有大约590万美国公民飞往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传播到美国,在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发生同样的混乱,进而再影响到世界,这才是投资者最为担忧的结果,届时,全球的经济活动就可能在信贷危机之后再次冷却。幸运的是,美国感染人数虽已经超过了墨西哥,流感病毒有加速传播的势头,但甲型H1N1型流感所造成的死亡率不像在初期那样严重,而是稍高或接近于普通流感的水平。实际上,仅美国一国,每年死于季节性流感的病人就有3万人。这也就意味着,在病毒没有变异得更为致命的前提下,这次流感对公众的心理影响与一次普通的流感差不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会太大。资本市场上,对甲型流感的恐惧这才算解除。   当时,美国公众对甲型流感的忧虑更多地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因为担心消费者会削减其在旅行、饭店用餐及前往购物中心购物的开支,投资者开始抛售航空公司、旅馆、豪华游轮及食品公司的股票,三角洲航空公司股票下跌了14.3%。   爆发流感的墨西哥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猪肉第二大销售市场,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和泰森食品公司的股票遭到重挫,一天内,史密斯菲尔德食品股票下跌了12.4%,泰森食品股票下跌8.87%。芝加哥商业交易所6月份交割的瘦肉猪期货价格下跌了4.2%。猪肉不算,猪饲料也遭遇池鱼之殃,大豆期货价格出现了两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玉米和小麦期货价格也大幅下滑。   经历了信贷危机的打击,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刚刚开始,公众信心逐步恢复。事实也证明,甲型H1N1流感不过是各种“压力测试”中的一种,如果战胜了恐慌情绪,它所带来的打击就是暂时的。   现代社会信息及时公布与快速传播,对整个社会了解事件真相提供了多种便利的渠道,也为个人、政府如何来控制疫情蔓延创造了条件与时间。比如,政府能够及时采取遏制疫情的措施,在各国海关等进出口岸把疑似病人隔离;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把遏制疫情的物资及时调动到所需要的地方以及对他国援助;而且还可加快对相应防疫疫苗的研制,以便控制疫情造成的损害程度及疫情扩散。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旅游成本的低廉和大规模的流动也容易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快速蔓延;信息快速传播也容易把疫情信息无限地放大,容易造成社会的恐慌心理而导致全球市场的过激反应等。可以说,如果不是在信息社会,发生在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对亚洲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各国政府,对甲型H1N1流感十分重视,并针对可能使得严重疫情爆发的诸多方面,发布了相关警告,包括旅行、人际接触,并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等。可以说,各国政府的这些政策和行为是明智的,这样既可能加强国民对甲型H1N1流感可能蔓延的认识与警惕,也能够降低疫情的发生概率。   比如说,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对进出海关的人员采取严格的各种措施进行全面监控;对甲型H1N1流感可能蔓延做出全面安排与准备,希望能延迟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时间;开展全城清洁大行动等。可以说,这些安排与措施看上去是草木皆兵,但对香港居民来说,却是一场全民的清洁卫生大教育运动,有益无害,只不过增加了一些社会运行的成本。   从上述情况可以分析,一是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是区域性的,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在全球迅速蔓延;二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由于相关的信息公开与透明,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这就给各国政府遏制这种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大空间;三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也给灾害救助的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全球各种各样的救助资源能够短时间内运送到灾区,这不仅能帮助居民重建生活、重建经济,也是遏制甲型H1N1流感向全球蔓延的重要方面;四是就现代的科技医疗水平来说,人类在集体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研制出相应的防疫产品等。   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可以对全球的航空、旅游等产业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对医药等行业又会起到正面作用。因此,甲型H1N1流感既是区域性的也是个别性的,这场甲型H1N1流感大爆发可能性不大,因此,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不会太大。   特别是对我国来说,由于有2003年应对SARS的经验,即使甲型H1N1流感传入,政府完全有足够的防御能力,不必过度担心。当然,政府要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变化之动态,采取严格遏制流入措施,也不必草木皆兵。甲型H1N1流感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影响会更小,市场特别是股市不需要过度反应。而后者的出现,则反而会对中国经济复苏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