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2月17日讯 三维立体超声成像是在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基础上发展而创建的一种新型影像诊断技术,它保留了三维成像原有的全部优点,新增加了精确的深浅远近分辨力,使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该方法图像质量不断优化,成像快速,没有时间延迟,已可以在超声室、手术室、导管室、监护室及床边对患者体内构造进行即时观测。 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新房教授认为,三维立体超声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无放射损伤的影像诊断技术,对临床影像诊断,尤其是心脏疾病诊断方面有很大帮助,其发展潜力巨大。 将人眼视觉立体原理运用于影像检验 王新房教授介绍说,正常人左右双眼相距6~7厘米左右,如果仅用单眼观察客观物体,根据观察者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验(如近大远小、灰度明暗),似乎也有一定的立体空间感觉,可借以判断观察对象的形态轮廓,但准确性较差。如用双眼同时观察客观物体,不仅能扩大视野,而且可以对周围环境产生立体感,判断物体的远近、前后与大小。这是因为人的两只眼睛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从这样两个不同的视角观察,在视网膜上形成左右两幅稍有差异的图像,此即双眼的视角差。左眼看到观察对象的左侧面较多,右眼看到观察对象的右侧面较多。左右两幅图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之后,在具有会聚功能的大脑综合之后,便能判断观察物体所处空间位置。视角差愈大,提示距离愈近;视角差愈小,提示距离愈远,因此能够形成具有区分物体远近、前后与左右的视觉立体感。三维立体超声技术所应用的技术,正是基于人眼立体视觉原理。 此类仪器并非用双探头摄取信息,而是用单一的矩阵型换能器采集实时窄角或全容积宽角三维超声成像的原始数据,并加以储存,再由新开发的软件参照立体电影的成像方法进行处理,在仪器荧光屏上建立一组分别为左红右绿、两幅视角稍有差异的画面,二者互相叠加,进而建成立体三维超声图。由于这种图像由左右两幅视角不同的画面构成,故放映时如仅以裸眼视之,则觉图像模糊不清,边缘双影重叠,并混有一些杂乱无章的色带和瑕斑,立体感不明显。但如戴上左红右绿的有色眼镜观察时,左右不同视角的画面分别经左右眼和视神经进入大脑视觉中枢后,根据二者视角差异的大小,将会在观察者头脑中形成一组轮廓结构清晰、远近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的三维超声图像,较之以前所见的超声图像有本质的区别。为了使名词统一,并与以前的三维成像不相混淆,王新房教授建议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立体三维超声成像(S3DEI)”,而原有的三维图像名称不变,仍称“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王新房教授说,临床进行立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时,最好能够按以下步骤顺序进行,首先先用矩阵型换能器对二维图像做初步筛选,将感兴趣区置于图像中央。再用三维成像法选取重点观察对象如心脏瓣膜口、间隔缺损区、大动脉缩窄部位、穿刺导管尖端、起搏器电极等目标。最后启动立体成像程序,选取适当截面与方位,细致观察各个结构的形态、位置、周邻关系、前后层次、深度与距离等。王新房指出,充分发挥立体超声成像的优点,能使导管尖端定位、缺损封堵、介入治疗进针选点等操作准确无误,更为有效。 可广泛用于临床 王新房教授介绍说,三维立体超声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广阔,在心脏疾病诊断方面尤为适用。 该技术可以显示心脏房室壁及各个腔室的立体形态,观察乳头肌、肌小梁的空间位置以及各结构的层次与毗邻关系;在心脏瓣膜疾病诊断方面可以运用图像的旋转与切割功能,从不同方位显示各个瓣膜的整体轮廓、边缘厚度、腱索位置、活动状况以及瓣膜病变累及的范围,准确定量评价瓣膜病变性质、狭窄口面积,清晰显示关闭不全时瓣叶对合处的缝隙和腱索断裂的部位与严重程度;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面,该技术能快速显示心壁与间隔的整体形态,判断房、室间隔缺损的部位、数量、大小、范围、类型、动态变化及其与周邻结构的空间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案(手术或封堵)的选择和制定;对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患者,该技术能完整地显示出病变的复杂空间方位和血管走向,对明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此外,由于图像逼真,接近实际解剖所见,容易为临床医师甚至非医务人员所认识与理解,便于超声医师与临床医师或患者之间的沟通。 发展潜力巨大 王新房教授说,随着立体超声成像的发展和改进,今后三维立体超声成像技术将在许多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首先,由于此种图像能真实显示病变部位与周邻结构的空间关系,不仅使临床医生能更准确地进行诊断,而且能帮助手术者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其次,这一成像方式能在介入手术中直观显示心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及时报告病变矫正的效果,包括补片的位置、大小,确定有无遗漏等,对手术医师有很大帮助。再次,该技术可在瓣膜置换术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中,及时反馈二尖瓣边缘有无撕裂,了解人工瓣叶启闭状态、瓣周有无漏血,提高手术安全性。还有,在间隔缺损和导管未闭封堵术中,可引导钢丝的前进方向,确定其尖端所处位置以及封堵器的放置是否恰当,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封堵成功率。此外,在某些心律失常和肥厚型心肌病消融治疗中,该技术可精确引导电极放置位置,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提高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王新房教授认为,今后还有可能用立体超声成像引导输送器械,把基因载体和新生长的细胞准确地送达心脏局部进行治疗。今后如能进一步缩小探头的直径和体积,使之可经食管插入,近距显示心脏各个结构的立体形象,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该技术可在心脏影像学领域有更大发展。(记者 陈铮)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