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8月开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对保健食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整治和规范,同时严厉打击夸大、虚假宣传保健食品,违法添加化学药品等严重欺骗和危害公众健康的行为。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公布的《保健食品整顿工作实施意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邵明立表示,全国将组织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重点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等产品的监督检查和抽验,严厉惩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组织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夸大和虚假宣传的行为。 减肥类、降糖类产品违规添加最常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公布的《保健食品整顿工作实施意见》,整顿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集中进行保健食品的品种清理换证工作。加强保健食品源头把关,严格审评审批,对上市保健食品集中进行整治,对历史遗留品种统一换发批准文号,确保产品安全。 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集中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对保健食品中添加药物的行为进行集中打击,情节严重的,将吊销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对群众反映强烈、违规添加药物问题严重的减肥类、降糖类保健食品集中开展专项抽验。 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对市场中的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保健功能和适用人群等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对虚假夸大宣传的保健食品进行整治和查处,直至吊销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据悉,整顿工作将持续到2010年。 三类保健行业主要违规现象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通过对长期的保健食品行业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中国保健行业主要违规现象是: 1.产品质量问题 ①违规添加西药或违禁成分,主要是抗疲劳、减肥、降糖、润肠通便、改善睡眠等功能品类产品。 ②产品功效成分与批文不符的(成分缺少、不同或含量低)。 ③卫生指标不合格(含重金属或大肠杆菌超标等)。 2.手续不规范 ①假冒批号:假冒未经批准的文号或盗用其他企业批准文号的。 ②套用批号:指一个企业生产多个商品名的产品用一个批准文号,或多个企业的产品用一个批准文号。 ③品名误导:指用一个经国家批准或未批复的商标代替商品名误导消费者有某种功能。 主要品类:“大保健”业态产品,如鱼油、卵磷脂、液体钙等。 3.违反国家相关保健食品广告发布规定违规宣传行为 ①宣传疗效。 ②夸大宣传。 ③发布不规范,如违规使用承诺语言及康复案例等。 主要品类:抗疲劳、减肥、肿瘤、润肠通便、改善睡眠。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