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报道,上周,本报在今年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展望中提出科技创新将成今年的主题,与此同时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上将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点工作之一,话音刚落,昨日便有广州药企高调响应:从技术和科研平台两方面进行创新高筑门槛,先声夺人。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巧合背后其实传递着很强的市场信息,如果去年是科技创新预热的话,在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政策指导下今年将是广东省中药企业的创新年,而广东药企将成为国内医药创新浪潮的领潮者。
中药产业面临创新压力
2005年,自主创新被提升为国家战略;2006年1月5日~6日,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召开,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吹响建设中医药强省号角的省份——中医药自主创新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我国中医药产业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强烈挑战:一是面临文化和技术壁垒挑战,中医药走出国门难。二是面临市场竞争挑战,“洋中药”在国内日益走红,美国已有146个中医药研究机构,法国有近百家中药或植物药厂、10余家中药研究机构。三是近年来中医药服务领域也在缩小(中药产业增速只有10%,远低于医药产业18%增速)。前有发展障碍,后有强势追兵。对此,中国药学会理事长郑筱萸认为,“中医药产业研发再不加大研发投入,可能将导致全行业发展危机。”
中药需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在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闭幕之后,昨天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首先打起广东中药创新的“第一炮”,将西药的“缓释技术”应用到中药上来。据该公司总经理李楚源介绍,中药在与化学药的竞争中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即便是当年的PPA事件给以化学药感冒药重拳之击之时,中药感冒药依旧难以抓住机遇,现在化学药仍占据感冒药的主要位置。中药为何在与化学药的竞争中连连败北?关键还是技术。而技术研发是需要资金投入的。
在上个月举办的广州医药科技创新研讨会上,姚新生院士指出,企业要成为医药创新的主体,更要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而目前国内企业很少能够做到,一般科研投入能够仅占到销售收入的1%~2%,中药企业更加少。
科技投入这个软肋不解决,国内企业就无法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关键是资金来源。李楚源表示,为解决研发资金问题,企业决定建立自主创新基金,今年投入3000万元,以后每年将投入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并长效保持下来。据悉,这是全国医药产业的第一个研发基金。
国内医药研发将掀新高潮
这么大手笔投入会否影响公司正常运作啊?对此问题李楚源表示,白云山中药厂自去年与和记黄埔合资以来,在资金上非常宽余,而连续7年每年30%以上的业务增长也给公司带来雄厚经济基础,这点投入不会成为包袱,相反这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在昨天的会议上,与会的专家和业内人士更提到,在“十一五”规划中将自主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上来,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厚积”已久的医药创新力量,将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薄发”。而在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旗帜下,广东的中药企业势必成为本次国内医药研发浪潮的首批“弄潮儿”。这在广药集团上月全国招揽科技项目中已初见端倪。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已开始将研发大量向中国转移,依靠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节省新药研发成本,目前许多跨国药企正在中国大力招揽高科技人才,因此未来医药产业的研发竞争首先将是人才竞争,这也给国内企业敲响警钟:必须给研发人员建立稳定的激励机制才能够留住人才。国内药企想要未来有飞跃性的发展,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进行人才的储备。”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如是说。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