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需引擎”的强力启动,医药卫生业势必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热点市场之一。在此大背景下,新医改方案肩负重任,医药企业却将面临更深度的竞争与调整。
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位列其中,与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和金融业等一起构成稳定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性产业。与十项措施直接相关的是,未来两年国家将新增4万亿元投资,这相当于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2%。医改背景下的医药市场似乎利益可期。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日前在谈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前提时表示,中国政府要平稳经济可以在基础建设投资、战略性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等方面有所作为。而战略性政策即包括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
"中国政府近年来强化医疗卫生投入、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的努力,有利于加速释放制药业的国内需求,而日前公布的新医改方案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措施将进一步巩固这一趋势。"新华财经一份名为《中国制药业信用趋势展望》的报告称。另外,因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拉动医药产业的产值,更能够通过保障家庭医疗成本的降低而提振其它行业的消费信心,因此对社会经济整体拉动能力可成倍增长,有数据称,每1亿元关于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可以拉动10亿元社会消费总额。
"众多全球性制药公司正扩张其在中国市场的运营,这说明中国不断增强的购买力和覆盖面更广的医疗制度带来了一次重要的发展良机。但与此同时,中国一些商机的复杂性迫使企业追求灵活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安永远东区医药行业主管合伙人黎永光称。
安永公司日前对15家在中国经营的全球领先制药企业40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以及消费市场的影响程度目前仍难以准确判断,但未来几年,中国仍将是最重要的医药成长型市场之一,且目前中国药品需求正不断增加。
尽管宏观方向明确,但身处其中的医药企业对未来前景仍喜忧各半。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医药30年风云会采访过程中,多家药企表示其2008年利润已经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而低于预期。以生产抗肿瘤、心血管病等药物为主的大型综合药企齐鲁制药副董事长马同禧向上海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