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吴盟初:高额食品检测费到底该由谁埋单
吴盟初:高额食品检测费到底该由谁埋单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0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医药新闻网讯 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后,很多肉制品及鱼制品企业也自动将产品送检。但一个样品单检三聚氰胺一项就要600元,让企业大呼“吃不消”。对此,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总工程师吴玉銮解释说:“光是三台液相色谱联用仪就须1200万元,现在已检的1.3万份报告的收费还不够买仪器,检验所需的试剂也很贵,检测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社会服务。”(《羊城晚报》11月6日)   企业和普通市民以为产品质检就是“摇摇试管就能出结果”,而抱怨600元的检测费太贵,或许有些误解,但我认为,质检机构以仪器和试剂很贵为由,而得出“检测是为社会服务”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这样的话,更像是出自商业机构之口。如果产品质量检测是一家企业的经营项目,那就是一种商业行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一定成本意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譬如考量一下投入与产出比,盈利空间有多少等等。倘若企业进一步提升了自己,为消费者提供了不盈利的服务,无疑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最好体现,值得公众大大的夸奖一番。   但问题是,质量监督与检测不是商业行为而是公共行为,承担质检职责的也不是一家企业,而是政府设立的官方检验机构。其所有的设备、人员工资及运营经费,都来自于纳税人。因此,它的职责就是为纳税人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当然不能考虑“盈利”。因此,如果以设备很贵来解释高达600元的检测费,显然也是答非所问。   正因为是公共行为,所以不“盈利”仅是一个最低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保障企业和市民都检测得起。食品安全是一个公共问题,相关政府部门理应担当起责任来。600元的检测费在质检机构看来也许并不高,这只是相对于检测成本而言的,但相对于个体来说是很高的,事实上相当于将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本转嫁给了企业和消费者。这将带来两个负面的影响:一是无形中加剧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二是让企业不敢轻易去检测食品,从而导致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检测成本过高的问题,当然必须解决。说到底,这应该是政府部门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的事情,不能打消费者的主意。任何时候,公共服务机构都不能以商业思维来考量自己的职责。(来源:信息时报 )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