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历时两年多讨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终于浮出水面。其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为药品供应体系的主要政策“落点”。
为了解决药品一旦降价,医院、药店就难寻踪迹的怪象,《征求意见稿》指出,应构建基本药物整体的生产供应体系,包括生产、采购、配送、定价和使用。
有专家表示,国家想通过提供给公众“基本药物”缓解药费上涨,用计划的手法解决穷人看病,用市场的手法解决富人看病。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立后,新医改必将对整个医药市场带来扩容,全国基本药物可能占全部药品消费的70%以上,面对这种局面,全国4600多家制药企业路向何方?
药价一降就“蒸发”
国家发改委要求药品降价以来,医院的降价药销量明显减少。某医院药剂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估计,至少少了一半多。
从1996年起,原国家经贸委开始整顿药品价格秩序,并下发了《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从1997年起加大了药品降价的速度和力度。
“但降了这么多年的价,老百姓并不买账,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疑难病症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学铭说,不论哪种药,只要一宣布降价,不久就会在市场上消失。
近几年,同一种药品,包装一换,价格翻两番,“新瓶装旧酒”的事在药企并不鲜见。
一位消费者无奈地说,以前她经常吃一种叫西米替丁的治胃病药,一天的药还不到一元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企业将包装由瓶装改为了盒装,价格也飙升至40多元。虽说能吃三天,但价格比以前竟贵了20多倍。
《市场报》记者日前来到北京朝阳区一家药店买降价的华法林片剂,规格为2.5mg×60,营业员拿出了标价为23.5元的药给记者。记者质疑:“这药不是已经降到18元了吗?”营业员说:“国家规定的降价药不是这个规格和这个厂家生产的,所以23.5元的价格不变。”
相比之下,医院里限价药品“变脸”还相对含蓄一点。前几次降价通知发出后,医院都会在显著的位置张贴出详细的药品降价清单,但在一些医生开出的处方中,降价或者限价药品就会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某医院药剂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市场报》记者道出了实话——自从国家发改委要求降价后,医院的降价药销量明显减少。据他估计,至少少了一半多。
一项调查显示,在某省立医院,头孢他啶前6个月平均每月用量为453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