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意见》,有人看到希望,有人看到忧虑。希望在于这一次似乎要动真格,忧虑在于《意见》仍然太过原则,实际内容、具体措施不多。无论什么意见,我们都相信它代表一种真实的想法,牵涉着不同人的切实利益。
悉数中国近20年来的医疗改革之路,医疗卫生领域已有很大变革,但一路艰难,一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公众的疾病负担仍然很重,有病不敢看、有病看不起的现象普遍存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总体上还沉陷在不公平的境地。
这与国家的发展水平有关,但核心还在医疗体制本身。不论什么国家,医院基本上都可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两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由国家投资,私立医院则完全进入市场,以服务方面的竞争获得利润。不论哪一个国家的医疗改革,必然涉及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并让它们承担不同的功能,进而对接社会医疗服务的庞大需求。这个问题任何时候都绕不过去,不容回避。
如果说“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医改的突出顽疾,那么其症结就在于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的功能错位。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地优质的医疗资源,基本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小医院、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则相对寒酸得多,而私立医院无论医疗资源,还是医德医风,还不足以让人完全放心。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极大不公。一方面是大多数人口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障,一方面少部分人却拥有大量公共卫生财政支出,使得公共医疗资源成了为小部分人服务的特殊待遇问题,如此一来,普通民众看病岂能不贵,又岂能不难?公平又从何谈起?
要改革,需要对这样的顽疾“伤筋动骨”,真正做一场“大手术”。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十七大关于医疗改革的目标设置,今天,《意见》再作强调,足见改革脉络的清晰。医改牢牢地嵌入了每一个人的利益,医疗是公共的,它理当惠及最广大的人民。因此而言,我们必须要改变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功能错位的局面,打破高端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状态,让公立医院回归提供适于所有人的基本医疗服务,以让全体国民,不论收入高低,处于何种社会阶层,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医疗资源,均能享受同样的基本健康保障权。
“基本医疗服务”有其概定,那就是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让公立医院去提供这些服务,同时实现医疗服务系统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让“公”有“公”的担当,让“私”有“私”的空间,让人才、设备、技术、服务在社会上合理配置,以此为医改的路径,于现在的医改困局当大有裨益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