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德国波恩大学研究人员测试96名女性的“惊吓反应”。
他们把电极附着于测试对象眼肌周围,结果发现,当人们受惊吓时,情绪会自动应激,眼睛不停眨动。
测试者分别观看三种图片,第一组图片让人心情愉悦,如小动物或婴儿;第二组图片相对中性,如电源插座或吹风机;第三组图片则令人厌恶,如军事武器或犯罪现场的受害人。
经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能削弱大脑中影响情绪波动的化学信号,名为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这种转移酶基因有两种变异体,分别是Val158和Met158。
英国《苏格兰人报》11日援引研究结果报道,与携带两条Val158基因或携带Met158和Val158各一条基因的测试者相比,携带两条M158基因的测试者面对恐怖画面更易感到害怕。
影响
研究人员说,这种个体变异基因仅对小部分人产生不同焦虑影响。否则,将有一半人口感染上焦虑症状。
Met158基因在人类进化后期发生突变,而其他灵长类动物仍存有两条Val158遗传基因。因此,黑猩猩面对恐怖画面可能会有不同反映。
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安·蒙塔格说:“‘焦虑’基因使人们提升戒心,在危险的环境中这是一种优势,有助于人类生存。”
作为研究者之一,蒙塔格认为,“转移酶基因的变异可能只是影响焦虑情绪的潜在因素之一,但这项发现让我们在焦虑性格与遗传基因的关系研究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解释
恐怖电影《驱魔人》首次公映时,现场观众反映呈现两种极端。一些观众吓得当场昏厥,一些观众则认为电影中的恐怖画面非常可笑。
如今,对于观众面林恐怖画面时截然不同的反应,研究人员从基因变异角度做出解释。
除基因因素外,英国影评人阿利斯泰尔·哈克尼斯认为,电影本身的好坏也对观众情绪有一定影响。有些恐怖电影的拍摄质量恶略,同样让人觉得可笑。“很多电影拍摄者根本不懂如何制造恐怖氛围让观众感到恐惧,真正的恐怖电影实在太少。”
哈克尼斯坦言:“恐怖电影拍摄曾有一套公式,但却在一系列的电影中被分别解构出来。事实上,这类电影摄制趋于‘暴力情色’,如今的恐怖电影不再让人害怕,制作者只想让观众看到更多鲜血淋漓的镜头而已。”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