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媒体喜欢追逐的宠儿。2005年,他是曝光率最高的药店老总之一。3年后,面对记者的采访,他选择了回避,“不要写我”,与3年前的他判若两人。
他的企业曾是最受关注的平价药店,风头最劲时甚至盖过了老百姓与开心人。3月8日,他的企业开展优惠活动,记者只在当地的网站上找到不到100字的相关报道。
今年35岁的陈金良看起来要比他的实际年龄成熟。留着板寸头的他显得很有精神,谦逊的笑容是媒体再熟悉不过的表情。如今,身为天天好大药房董事长的他和他的企业已经淡出媒体的视线。
不过,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曾经有一片“平价”的浪潮汹涌而来,而推动这个浪潮的人群中,有一个名叫陈金良的平价旗手。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他和他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药店发展史上的一个“平价”符号。
人物档案
陈金良出生于1973年6月,毕业于武汉中南财经大学, 1996年进入一家大型制药企业从业务员做到片区经理,2001年转到武汉一家医药公司任总经理,2003年7月开办天天好大药房,担任董事长至今。
“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反响”
3500平方米,估计没有几个药店老总敢开这么大的药店,即便是在2005年,但陈金良有这个胆量。
除了杭州本土的门店外,天天好在浙江省外开的都是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也就是“旗舰店”。这种开店策略和其他许多平价药店相同,差别就在于陈金良想打造的是“沃尔玛”式的药店——经营品种达1万多个,非药品的比例占30%。因此,一个大的停车场成为天天好选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陈金良认为,任何一个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企业,总是在经营上有差异化的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而天天好的优势就是规模大、品种全、价格低。
我们不知道陈金良的“沃尔玛”情结是否缘自天天好第一家门店的成功,但天天好的第一家门店——莫干山店在开业当天的确产生了轰动效应,据说销售额高达50万元。2005年1月8日,天天好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经营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北京天天好白纸坊店开业,引发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从这一天开始,天天好的知名度由区域上升到全国的范围。
尽管被媒体打上“平价药店”的烙印,但实际上陈金良想开的是综合性超市式的药店,“以药品、保健品和化学日用品为主要商品,按照超市的低价格出售”,“说天天好是平价药店是媒体的事”。陈金良承认,他当时只是觉得开低价位的药店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有“四大家族”的北京是药店老总们最想进入、但公认是最难攻克的一个市场,但天天好恰恰是在北京达到了事业的巅峰,或许这是陈金良不久后挥师有三大连锁巨头的沈阳的动力所在。
记者和陈金良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有一些药店老总认为想到其他区域开店,必须做到当地的前三强,否则就没有影响力。当陈金良听到记者转述这种观点时,表现出反感并予以反驳。
我们看到的是怎样一种现实呢?凭借当年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批早期开办平价药店如西安的老百姓、广州龙津东路的大参林等平价药店建立了牢固的市场地位和拥有固定的顾客群。但时过境迁,如今平价药店已难以用大店来“攻城略地”,反而是海王星辰运用资本之手一跃成为宁波的“老大”。
“平价”终结、并购兴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天天好折戟沈阳只是这个过程中一个被放大的镜头。
喜欢炒作?
开心人的老总梁永强说过,是媒体造就了开心人。事实上,在平价药店兴起之初的最艰难时刻,的确是媒体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天天好的成功也得益于媒体,业内熟悉天天好正是北京天天好被通篇累牍报道开始的。
但在一些同行眼里,天天好是一个热衷于炒作自己的平价药店,比如开第一家店时推出几百种“零差价”商品,2004年8月在宁波开店时打出“两点利”的旗号。从营销角度来看,搞一些“噱头”来进行宣传是药店开业惯用的招数,问题在于,天天好有的“招数”属于“自寻烦恼”,有炒作嫌疑。天天好推出备受争议的“三包”(包退、包换和包赔)措施时,有的药店老总直言“三包”很难做到,天天好此举是在吸引媒体的眼球来炒作自己。
继第一次推出“三包”措施后,天天好又首开国内药店先河,设立药品不良反应援助资金,援助的范围是“药品产生新的或严重不良反应给消费者带来损害”。记者向陈金良提出过一个疑问“为什么要设定是国内没有发现过的药品不良反应这个条件”(即新的不良反应),陈金良的回答是:“如果承担所有的不良反应的经济援助,天天好没有这个实力。”
陈金良否认天天好喜欢炒作的说法,他认为这是一个企业热心公益的价值观的表现。他强调企业不能单纯为了卖药而卖药,如果是这样的企业做不长久。关注全民健康是天天好的经营理念,做公益事业和获得经济利益并不矛盾,“我自己的财富是社会的财富,我们的企业也是社会的企业”。有一次,他干脆向记者表示“好事也需要宣传”。
不管怎么说,天天好在成长历程一直为媒体提供了新鲜的“炒作”题材,因而也一直受到媒体的关注。但是,自从沈阳天天好关门事件被媒体披露后,天天好似乎开始有意走向低调。在天天好公司的网站上,记者看到该公司的新闻停留在2006年而没有更新。
2006年9月,天天好在杭州凤起店打出“家庭护理用品”经营理念,这个消息只引起了小小的波澜,并且伴随而来的是怀疑之声。
在把天天好捧上一个高度后,大众媒体开始转向关注沈阳天天好关门事件,天天好尝试做过解释,但在一片质疑声中辩解显得苍白无力。媒体曾经给过陈金良无数溢美之词,或许陈金良没有想到,有一天令天天好陷于尴尬处境的竟然也是媒体。
天天好最终选择了沉默。没有了可炒作的“卖点”,大众媒体渐渐对天天好失去了兴趣。在最近的一次接触中,陈金良向记者表示“想保持低调,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
思路的转变
天天好把自己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三个里程碑”,其中2005年1月开办北京天天好白纸坊店开业是第三个“里程牌”——实现了跨省经营。
天天好的省外扩张止步于辽宁,没能走得更远,扩张的身影定格于2005年10月沈阳天天好的开业。2003年是平价药店发展的黄金阶段,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发展后,开始陆续有平价药店关门的消息,进入宁波市场将近一年时间的宁波天天好是其中一家。
平价台风开始减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先天不足或有缺陷的平价药店,在平价失去号召力后难以维持。虽然天天好在北方打造了5艘“超级巨舰”,但“巨舰”的影响力下降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许多平价药店都重新定位于开中小型的平价超市。陈金良把目光移回到杭州的大本营,他打算今后把重点放在发展服务型、便利型的药店。记者了解到天天好的最新动态是, 3月13日天天好在网上发布了招聘广告,招聘的对象包括一批店长和药师,工作地点是在杭州本地。
陈金良曾告诉记者,省外止步的原因是物流跟不上,如果机会成熟,“南方和北方的省会城市都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原因是否真的如此,我们不得而知。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