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回暖、经营指标回升、医疗改革提速、医药市场扩容、资本进出活跃、监管扶正压邪……刚刚过去的2007年,对中国医药产业来说是乘着春风前行的一年。这一年,医药产业从2006年的阴霾中走出,跃出低谷,奋勇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日前,记者分别采访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和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请他们总结点评了2007年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7个关键词。
关键词1:行业回暖
2006年,医药产业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为11%,在全国诸行业的同比增幅中,名列倒数第一。2007年,医药产业经济效益强劲反弹。2007年1~6月,净利润同比增长36.09%;1~8月,同比增长48.88%;1~9月,同比增长49.74%;预计2007年全年医药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在40%左右。
2007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也呈稳步增长态势。2007年1~6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03%;1~8月,同比增长23%;1~9月,同比增长26.64%。
于明德认为,环境政策回暖、经营指标回升是2007年医药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环境政策回暖表现为:2007年下半年,大规模的药品降价行动一次都没有,国家发改委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稳定成为主旋律;药品监管工作更加科学、务实,新的法规出台前征求听取了很多意见,如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社会舆论更加平和,没有发生大的药害事件,大众对医疗卫生行业暴风骤雨般的指责声归于平静。
朱长浩认为,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迅猛增长,意味着医药产业迈入了新的快速增长期,因为医疗改革的提速、医保市场的扩容,将为仿制药、普药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2007年,是医药市场开始放量的一年,未来的持续增长是可以期待的。
关键词2:医改提速
尽管2007年新的医改方案尚未正式出台,但是由于“三医改革”中的医保改革已经先行,其他两项改革也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新医改的轮廓逐渐清晰。
2007年3月8日,温家宝总理表示,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2010年覆盖全国城镇居民,两亿多城镇非从业居民将从中受益;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12月26日,全国人大听取“医改报告”,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余功斌当日表示,2008年政府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财政补助标准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从20元提高到40元。
从上述政策不难看出,医改的取向是:政府加大投入,补贴供方,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同时补贴需方,加强医疗保障,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而使人们被压抑的医疗保健需求得以释放。根据测算,政府投入增加将带来“新农合”市场增长规模约400亿元,如果按药品收入占50%比例测算,则“新农合”的药品市场规模约200亿元;政府投入增加带来社区医疗市场增长规模在500亿~2900亿元,按药品收入占50%比例测算,则社区医疗市场的药品规模约250亿~1400亿元。
“新农合”和社区医疗合计医药市场规模约900亿~3400亿元,合计药品市场规模约450亿~1700亿元。此外,医疗需求释放、就诊率提高可能带来药品市场增长规模约1000亿~4500亿元。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700亿元。也就是说,医改有可能带来药品市场翻倍的增长。
于明德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先行启动了“全民医保”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医改找到了突破口。随着医改的深化,医药产业的行业龙头公司将最终受益,分享医改推动医药市场爆发式增长所带来的盛宴。
关键词3:监管从严
2007年,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面进行了药品批准文号清查、申报资料现场核查和再注册工作,药品研制环节弄虚作假现象得到初步遏制。对药品GMP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疫苗、血液制品、兴奋剂等进行专项整治,截至2007年10月,共收回药品GMP证书157张,关停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近300家;对药品经营企业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出租转让许可证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吊销经营许可证925件,取缔无证经营近4700家;清查医疗器械注册证2.6万多件,对1万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撤销、注销注册证230件;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广告集中监测和检查,监测违法广告7.5万多次,查处药品广告违法案件3600多件。对假冒人血白蛋白、中药非法添加化学物质、中药材市场违规经营等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国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8万多件,捣毁制假窝点900多个,刑事处罚270多人。通过上述工作,药品市场秩序明显改观,药品质量安全有了新的提高。
于明德认为,2007年是药品监管工作最有成效的一年,起到了扶正压邪的作用,药品市场得以净化,市场集中度不断向优势龙头企业集中。朱长浩也认为,严厉的药品监管工作加快了医药行业的整合步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得到改观,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重新发挥作用。医药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监管加强,甚至有些法规比发达国家的标准还高,在规范药品制造与流通秩序的同时,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行业淘汰与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关键词4:资本活跃
2007年,医药产业合资、并购、海外上市十分活跃: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引入6000万美元风投资金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广州医药与欧洲医药物流企业联合美华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组建合资公司;上海医药与日本铃谦株式会社合资进行药品分销业务;联想与石家庄市国资委签订协议,以8.7亿元拿下石药集团100%国有产权;而贵州同济堂、昆明圣火、先声药业、沈阳三生、无锡药明康德、海王星辰陆续在美国等海外市场上市,行业涉及传统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剂药、医药研发、零售连锁等各个子行业,而且都是以近50倍的高市盈率发行,远远高于美国股市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20倍左右的市盈率。
于明德认为,资本市场的活跃给这个行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2007年以来医药企业海外上市加速,充分说明国外资本市场对我国医药企业乃至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此外,受益于证券市场的持续走牛,很多医药企业分享到了资本市场红火带来的果实。
由于交叉持股,数十家医药企业获得了巨额投资收益,典型代表如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健康元、丽珠集团等,他们的投资收益均超过亿元。
关键词5:“两票制”
2007年8月,广东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初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药品配送环节,要求“所有入围品种对市辖区内医疗机构不得进行转配送,严格执行两票制”。2007年10月29日,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公布2008年《广东医疗机构阳光采购实施方案》第二稿时,又提出了“三票制”的概念,希望通过剔除多层次流通环节,防止中间环节倒票,进而防止商业贿赂。
“两票制”是对以往药品流通体制的一次颠覆性的变革,要求药品从药厂到经销商再进医院只转两道手,即生产企业在各地只能找一个一级经销商,由该经销商直接配送到医院,开两次票,除非偏远地区,才可保留二级经销,开三票。
朱长浩认为,广东省搞“两票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药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往往要转五六道甚至七八道手才到医院,层层加价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确不合理,是造成药价过高的重要原因。只不过,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来已久,且与旧的医药体制相关。在体制未变的情况下,想通过猛砍中间环节来再降药价,不但阻力巨大,实际操作也难以做到。
“两票制”将多层级的药品渠道架构彻底打破,对于医药价值链中的上游生产企业、中游商业批发和配送公司以及医药自然人、下游医院终端客户来说,都不得不面临这次前所未有的变革洗礼。值得注意的是,“两票制”有可能形成流通企业新的垄断经营,导致一批中小医药企业丧失部分渠道,使其生存空间更小。另外,如果限价过低,可能使一些厂商因成本太高药品价格下不来而遭遇出局的厄运,而另一些厂商为拼命降低成本则可能降低药品质量。
关键词6:社区医疗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改革的突破口,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下发了8个配套文件,以推动社区卫生发展。2007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继续向前推进。2007年6月,国务院第二次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和推进社区卫生工作发展。在开展药品政府采购、集中配送、零差率销售方面,北京、宁夏、江苏等地区实行药品零利润或零差率销售,弱化药品费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2006年12月底,北京在全市1800多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312种社区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实行政府采购,统一配送药品,压缩流通环节,降低的费用全部让利于百姓。此外,政府还在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是“倒三角”的形状。以三级医院为主的高端医疗市场占有我国医疗硬件资源的5%,却集中了64%的医疗软件资源,以致造成严重的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和“看病难”等问题。我国新医改的主要方针是低水平、广覆盖,政府加大投入,直接投资建设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主要增加基层医疗服务的供给。所以,以城镇社区医院和农村县、乡、镇医院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将在新医改中迅速扩容。
随着首诊制与分级转诊制的实施,基层低端医疗市场的容量会迅速增加。在低端医疗市场应用的普药在医改中受益最大。
研究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首诊制和分级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