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停下匆匆脚步,回看过去,盘点成败得失。
对中医药界而言,2007年无疑是波澜壮阔、加速度前进的一年。这一年里,史无前例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顺利启航,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新规范、新举措接连出台,不和谐的杂音日趋微弱……
过去的已成为历史,让我们一同铭记。盘点要事,见证风云,开拓进取,再展新篇。
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的关怀
1.吴仪出席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
1月11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06年的中医药工作,对“十一五”期间中医药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吴仪副总理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她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表明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态度。6月4日,《求是》杂志全文刊发了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推进继承创新 发挥特色优势 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吴仪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2.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全国中医药界备受鼓舞和鞭策。
3.吴仪为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的“国医名师”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8月30日,吴仪副总理出席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总决赛,为获奖选手颁奖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军队中医药工作的开展。9月4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吴仪副总理在全军中医药技术大比武总决赛上的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地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4.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
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通过的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把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写入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又一次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2007年中医药工作新思路
1.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3月1日,国务院任命王国强同志为卫生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中医药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思路。
5月24日,在纪念衡阳会议25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上,王国强就如何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出五点意见: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要做到三个“明确”和三个“坚持”,明确中医药工作的方向,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明确中医药工作的重点,坚持发
挥中医药优势;明确中医药工作的目标,坚持发展中医药事业。二要认真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六名”战略。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结点,提升中医药服务整体水平;以“名厂、名店、名药”为骨干结点,推进中药产业化进程;通过实施“六名”战略,促进中医和中药协调发展。三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让中医药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四要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五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2.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
9月22日,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广州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发表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重要讲话。希望西医药、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团结合作,共同为探索和实现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道路而不懈努力。
3.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科学管理
在全国中医药工作座谈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了“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科学管理——对中医药工作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与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医药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微观、中观、宏观的层面,对当前中医药工作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思路。
4.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12月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中医药报开设“中医药文化专版”,并与深圳市中医院共同主办了“首届全国书画摄影大赛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研讨会”,活动收到了大量作品与来稿。
王国强对发展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中医医院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使其更具特色。三是创新载体、形式多样,满足群众不同的需求。四是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