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中国企业如何以市场换技术
中国企业如何以市场换技术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12月06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他们认为,跨国公司为了占领中国市场,自然就会带来先进技术。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就是建立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之上的。    毋庸置疑,中国企业极其需要技术。“以市场换技术”只是引进技术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但从现状来看,它一直是企业技术引进的一个主要战略。到目前为止,这一战略的结果如何?中国企业让出了市场,就换来自己需要的技术了吗?    一些现象的发生,引起了各界对“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质疑:中国的信息产业规模巨大,但在与外资的合作中,多为代工贸易,技术和利润仍然留在外方;中国企业让出了市场,但并没有得到核心技术,特别是最根本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实质上的提高;在中国的汽车合资企业中,上海大众、北京切诺基和广州标致均系中方控股,中方也确曾希望通过合资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但在合资企业内部的管理分工上,外方掌握着最关键的技术和营销,且外方的技术经理拒绝配备中方副手(如上海大众),中方则分管人事、法律等事项,根本无缘接触到技术的内核……    如此看来,中国企业在付出了牺牲市场的代价后,并未如愿以偿地获得技术。中国企业获得了什么?    在这场不平等的交换中,中国企业处于弱势:    获得的技术陈旧。在合作中,中国企业往往在技术上始终难以摆脱被外方控制的地位,而获得的技术大部分都不是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因为中国市场是在低起点上开始发展的,市场需求的层次相对较低,外方常常无须把最先进的技术直接投入中国。汽车行业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西方国家市场对汽车技术的要求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到了成熟期,即到了一个需求充分多样化的阶段,而中国居民对汽车的要求显然要原始得多。相应地,汽车巨头到中国来投资,拿出来的车型,就是那些最有把握占领中国市场的,而不一定是最先进的。    企业自身技术实力没有质的提升。尽管引进了一些技术和设备,但由于技术消化能力不足、研发能力不具备独立性,中国企业在市场上并没有成为独立的实力派,往往只是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也没有太多有实力的自创品牌。    形成技术依赖性。在外资企业获得了巨大市场份额,甚至垄断中国某些产业的同时,中国企业对它们的技术,也形成了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很多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系统软件大量依赖进口。这种关系也削弱了中国上下游企业在某一技术领域的发展能力,只好通过高价购买的形式来取得所需的部件。    利润水平相对较低。高额利润被外方以技术转让等方式被分走,中国企业只是拿到加工费部分的收入,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方在自主研发的投入。    有可能陷入被动局面。跨国公司在取得市场后,抛弃国内合作伙伴单飞,这种情形也不鲜见。在合资过程中,双方由于意见相左、观念冲突等原因,从而产生股权结构变动,甚至单飞的情况也经常发生。由于很多合资企业只是拥有一条生产线的工厂,不过是跨国企业的一个海外工厂而已,缺乏自身的研发和市场行为能力,在外国公司单飞后,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市场能否换回技术?    “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国家政策导向上的一个战略。由于整体上战略效果不理想,应该对此战略的可行性有所反思,或是作出一定的调整,这也是学术界目前争论的焦点。二是企业寻求合作发展层面上的,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层面。企业应该更多地认识到,这个战略的目标并不能水到渠成地自然实现,这个战略思路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非实现目标的必然性。    由于市场地位的不同,中国企业没有太多可以跟外国公司讨价还价的余地,能够拿出来与外国公司合作的本钱,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市场换技术也可以说是一个无奈和必然的选择。中国企业需要技术,而外国公司花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创造的技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轻易拱手让人,不会因为中国企业让出市场而改变。就算中国企业拿其他作为代价,一样不能轻易获得技术。    然而,必须看到一点,中国市场对于外国公司有着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因此,中国企业换回技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看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种博弈关系,取得更多的利益。    目前的被动局面,还是跟中国公司的产权结构有关。在国有企业寻求合作的过程中,总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