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药品定价 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
药品定价 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11月2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官员日前表示,为了杜绝大量质优价廉的廉价药因利润不高而无人愿意生产的状况,国家发改委正在探索将药品临床价值列入定价因素,也就是说,定价时要综合考虑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等因素,甚至还将包括创新程度、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国际比较参考等。   长期以来,对于药品定价一直存在两个价值取向:基于“民生为大”原则下的政府定价,基于“经济理性”原则下的市场定价。国家发改委显然是试图将二者充分结合——在政府主导定价中充分考虑市场因素,避免政府定价过低、廉价药无人生产的局面。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否能达到制度设计者心目中的“效果”呢?   早在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就下发了《关于开展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调查的通知》,要求地方发改委、物价局考察药品的成本与价格问题。结合此次官员的表态,国家发改委的思路比较清楚:从药品出厂开始调查成本,然后规定流通领域的“中间加价率”,再根据创新程度、国际参考价等因素,定出一个“保障药厂、经营商正常利润”的价格来。理想的状态是,药品的价格不至于高得离谱,让老百姓苦不堪言;药企也能够得到足够的利润,不至于因利润不高而放弃生产,“另辟蹊径”。   尽管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政策取向,但价格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即便价格数据经过详细调查、科学论证,也无法保证其在运行中不遭遇阻力而变形。一个很明显的担忧是:将这些市场因素充分汇总到政府定价部门的时候,实际上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如果认定市场价值的根据是正确的,那么市场可能会无条件地接受,不会激化矛盾;但如果政府认定的根据出现偏差,那么政府对于市场因素的认定就可能沦为假借市场因素,实为计划经济时决策者的主观定价。   政府定价试图引入市场因素,却面临着“反市场”的因素。首先,借助地方物价部门定下的成本、利润指标,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动,由于药品更新换代快,而政府定价能力相对滞后,导致的结果可能将是放松定价管制。其次,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供求关系将直接决定产品的价格,而最终产品的价格再决定原材料的成本、流通领域等各个环节的利润水平,而今希望通过先调研成本、利润、供求等一揽子因素,然后形成价格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市场因素“死板化”——供给与需求怎么可能在定价之前就被“确定”了呢?   此外,创新程度如何检验,临床价值如何体现,概念不清晰,将为相关部门的权力寻租提供大量机会,更为一些不法企业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如果操作不当,药品市场可能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老百姓需要的低价药,所谓的市场价值因素无限度地膨胀,定出高价;而不在政府定价范围内的高价药,彻底摆脱临床价值等约束,无限度地虚高。这会让民众承受政府定价、市场定价的“双重打击”。   行政权力是自上而下的,市场权力是自下而上的,在目前中国的药品市场,政府不能奢望在定价中将市场因素“一网打尽”地涵盖进来,因为那样将是“过犹不及”;对廉价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的双重作用,才是符合理性又尊重实际的举措。只有放活自下而上产生的市场权力,才能快速协调好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政府的定价才能更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