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企业“脉流”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态势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方式都在经受着剧烈的变革,企业面对变化愈加迅速的市场、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难以预先控制的不确定性,经营管理者关注的重心正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些静态滞后的指标(如投资收益率、销售增长率、物流成本等)转变到对企业流程和管理过程的实时监控。时下方兴未艾的CRM、ERP等软件系统所倡导的正是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企业原有的生产流程、物料运输、资金流动等过程进行集成,以信息流的形式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使企业拥有足够的信息能力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响应。
其实从哈罗德?孔茨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完成既定目标的一个全过程” 就可看出,企业的本质运作方式是各部门如何通过跨部门、跨职能的相互协作过程,从而最终为顾客创造价值,但由于企业普遍实行职能式的组织架构,各部门强调的都是本部门的利益目标和绩效完成,而没有一个部门对最终的顾客利益负责,结果造成企业整个为顾客创造价值过程的破碎 (见图一)。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实际上是由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按一定的流程组合而成(包括工作流、现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这些组织的“流程”存在于企业的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它们穿越了科层体制部门碉堡的分割,在横向将各自独立的部门贯穿起来,对应于企业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因此,它们流转的是否健康、畅通和高效反映了企业管理过程的绩效,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故笔者称他们为企业的的“脉流”,即企业的命脉之意。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企业的“流”正是企业的管理重心,是经营管理者关注的核心流程和关键问题,他们的管理职责就是保持各流程的相互协调、效率运转和畅通无阻。
本文将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考察各个阶段企业命脉的流程形态以及当时企业经营环境的特征,探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流和其它流程的关系及其管理地位,并从信息流的角度来审视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IT战略对策。
二.企业脉流的演变
企业脉流的演变总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见表一):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年代,以工作流(Work Flow)为重心
图一:企业业务过程的割裂
那时处在产品短缺时代,产品供不应求,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泰罗对所在的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作业流程重新进行设计(包括产品加工过程、工厂平面布置、操作的标准程序等),目的是为了优化工作流,提高生产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流水线上的员工,站在传送带旁边,当产品移动到面前时,用统一的工具,用统一的动作把一个标准的螺母装在一个标准的螺栓上。”从经营哲学上看,它是一种生产导向。
第二阶段:30年代~60年代,以现金流(Fund Flow)为重心
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和规模的日益扩大,特别是3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