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打造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长年品牌实战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提炼出了一套有效打造城市品牌的战略标准,以帮助城市品牌高效崛起。
标准一:大境界,和谐天地间
境界主要是指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指人们对于存在世界的认识与觉悟状况,它对人的行为及其人性的判断有直接影响。但该题属哲学范畴,品牌塑造过程中极少有人重视。人生有四大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具体说:自然境界中的人类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清楚的认识,行为往往顺乎习俗而行,是一种近似“混沌”的意识境界。功利境界中的人主要关心自我之利,虽然其行为在客观上可以利他,然而其境界却有限。在道德境界中,“行义”、“利人”是人们行为的主要特征。道德境界之后的天地境界是存在的最高境界,在此境界中,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也是自然的一中员,宇宙的一员。人类一旦到达此种境界,便超越了人已、内外、物我的区分,而将人自同于天,天人合一,最终使人道与天道走向统一。
此四大境界表明的是人与外部存在世界的意义联系,它建立于人们对存在世界的不同的“觉解”之上,因而自有高下的差异。由于“境界”与“存在”的影响是相互的,境界依存于存在,也会给存在世界以新的发展和促动,尤其当存在世界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或际遇到诸多问题时,境界这种意识世界对存在世界的作用更是不可轻视。
天地境界是人生境界的最高层面,它以天理的自觉行天道。达到天地境界的人有海的广阔胸怀和竹子的高尚气节,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成为真正的“天之骄子”。城市品牌的建设正需要政府领导阶层有天地境界。他们能实现自我精神的超越:超越自我存在、超越自然,把自己放在道德层面之上,为人类谋福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指导城市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领导并不是为自己谋利,而是把自己放在功利世界之外,达到精神超脱。他们有明确的人生定位,不但把“自觉有我”之“觉”,升华为“自觉人是社会存在”之“觉”,而且还超越了人已、内外、物我的区分,使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中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巧妙兼顾,真正避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品牌困境。只有把个人境界上升到人道与天道的大融合、大统一,政府领导层才会创建出有利于人民利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城市品牌,才会构建基于“和谐”的强势城市品牌。
标准二:大视野,横贯古今中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打造城市品牌也要登高望远,开拓视野。因为有了大视野,才可能有创造性;有了创造性,才可能有大制作。“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城市品牌的打造要冲破古今藩篱,传承历史,在历史中挖掘品牌亮点;文化无界限,品牌无国界,城市品牌的打造要跨越地域界线,借鉴中外城市品牌之成功案例。城市要打造强势品牌,就要有穿越时空,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大视野。
城市品牌的主要魅力在于特色,它要以它独有的特色区别于其它城市品牌,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逐步建立绝对优势。城市品牌各具特色,以多种内容与形式展现:有历史的、传统的特色品牌,有民族的、地方的特色品牌,有新兴的、时代的特色品牌,有景观、环境的特色品牌,也有产业的、功能的特色品牌等等。城市品牌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人工因素、社会因素等许多因素。城市品牌的定位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形成、人口规模、民族构成、产业结构、文化环境、影响力等多方面寻找亮点。如:底特律是汽车城、拉斯维加斯是赌城、米兰是时装城、威尼斯是水城、香港是“亚洲国际都会”、杭州是旅游城市(现为“生活品质之城”)、景德镇是“瓷都”……那么,如何来顺应、利用和突出这些因素打造特色品牌?如何从众多资源中挑选最有个性的特色进行品牌定位?这都需要有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无疆界的模式。城市品牌要不断创新、继承发展,把传统美、地方美和时代美结合起来,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融合一体,结合实际加以塑造。同时也需注意,求新不等于求洋,更不等于媚外;继承传统不等于仿古,更不等于复古。只有这样,一座城市才能形成拥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品牌。
从城市品牌的发展来看,对于刚建立新品牌的城市,要突出现有城市特色,凸显品牌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在深度拓展上下功夫;对于品牌稳步成长的城市,要开发新的增长点,体现独有优势,塑造新的形象。在时间的推移中,城市品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可以开发另外的特色,进行新的定位,以铸造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品牌。
标准三:大气魄,开窗放入大江来
中国自古就是崇尚大气魄的民族。神话《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果断行事,预见方向,发展未来,为自己的抉择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具有征服自然之大气魄;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足见孟子意志锤炼之大气魄;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