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上周联合发出通知,对丰胸、减肥、增高、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等五类电视购物节目紧急喊停,各级电视台从下月1日起暂停播出。记者从上海工商部门了解到,明星“现身说法”,在药品、医疗等广告中给产品功效作证明,属于违法行为。
这次整治行动主要针对一些电视购物节目夸大治疗效果,例如说几天内就能减肥十几斤甚至几十斤,一两个月就能增高十几厘米,或利用医生、患者名义宣传治愈率和有效率。
近年来,“名人代言”“明星广告”堪称普遍,许多商家视其为扩大影响、提升销售的利器。根据工商部门的监测,保健品、药品、医疗等领域的虚假违法广告现象较为集中,而“名人代言”此类广告所引发的纠纷已屡见不鲜。
上海市工商局广告监督管理处副处长张红冰对记者说:“事实上,明星在广告中以患者或消费者的名义,宣传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机构、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和服务的功效,都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医疗广告管理办法》《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也规定,医疗广告、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利用患者、消费者的名义进行宣传。
张红冰分析说,在广告中“现身说法”的明星,如果真的吃过或使用过某种药品、医疗器械,那就是患者,就涉嫌使用患者或消费者的名义为产品和服务作证明,属于违法;如果明星根本没有吃过或使用过相关产品,却公开充当代言人,并宣传其功效,就会误导社会公众,涉嫌欺诈。
据记者了解,上海曾经明确叫停医疗机构聘请影视明星担任“健康大使”“爱心大使”,为医疗机构的服务效果作宣传。北京也把明星在保健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广告中以消费者、患者身份推荐产品和服务,作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都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赵皎黎说,“无论是发布广告的厂商,还是充当代言的明星,都不能违背良心。”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