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的最新数据显示,1~5月中成药出口额为550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2%,而中成药进口额达到6487万美元,同比增长26%,中成药进出口逆差近1000万美元。从1998年开始出现的中成药进出口逆差,在将近十年时间过去后,情况仍没有发生转变。
中成药出口一直是国内中药产业心口之痛,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表示,如果不能在国际主流市场修改法律承认中医药方面有所突破,中成药在欧美市场的出口将更为艰难,甚至可能出现倒退的情况。
中成药出口增长缓慢
根据医保商会1~5月份的统计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中药出口有所增长,但结构有所调整。中药出口总额是4.5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54%。其中,增速最快的仍是近几年来表现强劲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额达1.90亿美元,增长31.71%。中成药出口额为5508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52%。
但同期中药进口势头不可小觑。1~5月份,中药进口总额为1.37亿美元,增长18.93%;其中,中成药进口金额达到6487万美元,同比增长26%,增长速度几乎为出口的两倍。
对于上述数据,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解释,近几年国外对天然食品和植物药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市场对植物提取物的大量需求,近几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的强劲上涨正是由此形成的。
“而中成药进口超过出口,这部分的逆差主要来自中国香港进口的中成药,逆差还不是很大。”刘张林说。
但是,中成药出口徘徊不前,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四五年我们企业每年的出口额都徘徊在70万~80万美元的规模,增长比较缓慢。而且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上升以来,至今实际的升值率已达到8%,这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承德颈复康药业国际贸易部经理韩建利坦陈。
传统市场有萎缩趋势
在中药出口的版图上,东南亚仍是我国中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占了半数以上;其次是日本和中国香港;在欧美主流市场则有少部分。
中成药在东南亚国家能以药品的身份销售,但至今仍未有一个能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美国家。
“其实近几年,在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即东南亚华人圈,由中国进口的中药其实是有市场萎缩趋势的。”天士力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王鸿义如是告诉记者。
王鸿义分析,在这些国家销售的中成药主要是一些老品牌的老品种,如北京同仁堂和漳州片仔癀的一些产品,这些产品的销售比较稳定,但由于新一代华人后裔对于中药的认可度没有他们的父辈高,用药习惯倾向于西药,这无形中影响了中成药市场的扩大,甚至可能造成萎缩。
而记者了解到,另外一个可能引起市场萎缩的原因在于,东南亚国家一些中药进口商开始自己生产成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越来越多中药进口商转型为从中国进口药材和提取物自己生产成药的工贸结合型企业,目前所售卖的中成药中,有2成是新加坡制造,达2000多种。
此外,据王鸿义介绍,“日韩和欧美一些国家从中国进口药材和提取物,以其先进的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生产单方的、疗效更为确切的植物药,在主流市场上销售,这对我国中药出口来讲是一个冲击。”
欧美市场认证和渠道两大难题
而中成药出口难有起色,更大的原因在于,中成药没有国际标准,即《中国药典》的中成药标准不为国外主流市场承认,只能以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身份出口到欧美。
近期,欧美国家纷纷修改相关法律或出台新法案,要求凡是进口到本国、由药厂生产的治疗性产品,必须通过本国的药品GMP认证才可进入市场。
“以前我们的中药没有身份,现在要给你一个药品身份,但前提是你必须拿到药品的GMP证书和生产批文,而这才是最为艰难的。国内企业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才能有所突破。”刘张林说。
目前国内数家中药企业的几个产品都在做FDA的临床试验,但在未来几年尚不能获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在于我们的中药基础研究没有做好,应该加大这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做好中药的机理、毒理、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基础研究做好了,国外承认了,我们企业的国际市场开发工作就好做了。” 韩建利说。
王鸿义则强调,通过认证是国内中药企业必须要做的,但是认证过程复杂、费用巨大,所以不能靠各个企业单打独斗,国家应该对中药国际化统一组织,在做好中药基础研究的同时,做好政府间沟通、相关人才储备、企业培训和搭建双方政企交流平台等实质性工作。
另外,目前中药的海外渠道仅限于药店诊所和代理形式,这种销售渠道也不利于市场推广和扩容。即使通过了欧美国家的相关认证,没有突破渠道瓶颈,仍然不能获得国际市场的成功。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