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昨日发布统计显示,去年共有9种保健食品批文被撤消,违法情况均为非法添加化学成分,其中“调节血糖”类产品最多。
对此,昨日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家相关部门下半年将出台相关文件,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整治监管。
调血糖产品违法最多
据了解,在去年被撤销批文的黑名单中,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调节血糖”类产品首当其冲。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在以往被撤销批文的保健食品中,除“辅助降血糖”外,违法宣传“减肥”功能的保健食品也占相当大比例,此外还有“增强免疫力”和“缓解体力疲劳”。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管处方维向记者表示,在针对广东地区的违法保健食品、药品违法广告的监管中发现,涉及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的产品占主打,这也将是一个监管重点。
截至2006年底,国家共批准保健食品近9000种,其中被卫生部撤销批号的产品有37种。据介绍,2002年、2006年是两个高峰期,被撤消的批文分别为16个和9个,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批文被撤情况,而明显违法的情况也在逐渐减少。
粤保健品行业亏损扩大
王大宏介绍,对于保健产品,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对27项保健功能的规范性描述文件,企业缺乏宣传依据,消费者更谈不上正确认识保健食品。据庶正康讯(北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一项针对900多人的保健食品消费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清楚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保健食品就是药品,具有治疗作用,在购买产品时抱着很高的期望值,希望能很快见效。
据了解,保健食品顾名思义属于食品范畴,不同于药品,不具有治疗功能,即便是功能性保健品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才能让消费者感觉到效果。王大宏表示,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在目前监管缺乏的情况下,部分不法企业添加违禁成分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地区的保健品经销代理商中有50%亏损,美媛春产品市场总监卫唯向记者介绍,随着监管力度加大,行业也随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淘汰,“尤其在去年,我们明显感觉整个行业在缩减,打游击战的不正规企业能生存下来的越来越少”。
王大宏向记者介绍,国家相关部门下一步对保健食品市场的整治监管重点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告,二是产品质量,而具体的相关监管文件将于下半年出台。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