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造血类药物在我国医院市场一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益平稳上升的一大类。血液和造血类药物主要由血液制品、各类静脉输液、冲洗液、腹膜透析液和静脉输液添加剂5个亚类组成。从近5年的全国市场看,血液和造血类药物整个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5%左右,其中2004年的增长率最高,而2005年的增长率接近平均水平,为16.67%。
从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情况看,2005年,血液和造血类药物市场为28.27亿元,占全部用药量的11.7%,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2.43%,而2006年上半年已达到了16.58亿元,成为医药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疾病治疗意识的提高,临床中的非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增多,推动了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20多个品种,分属人血白蛋白、各种免疫球蛋白、各种凝血因子三大亚类。
2005年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人血白蛋白已排在第4位,而2006年上半年开始已进入首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34%。
多种因素带动增长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环境和膳食习惯的变化,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增高,这为我国血浆蛋白制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外科手术水平的发展,并成为人血白蛋白类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各类手术治疗中,人血白蛋白在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渗透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治疗因失血、创伤、烧伤、整形外科手术及脑损伤的主要药物,也是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肝硬化、肾水肿等恶性病变不可缺少的药物,而且在抗肿瘤及免疫治疗中也有着极大的需求。
我国血浆蛋白制品行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生物制品企业已涉足到这个领域,逐渐形成了产业化。在当前国内血液制品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增的形势下,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三大品种主导了这一市场,2005年全国销售规模已达到45亿元。
在血液制品领域中,人血白蛋白类药物占领了主要份额。我国治疗常用的人血白蛋白药品中主要有注射液、冻干粉针剂、实验用冻干人血白蛋白试剂等品种,这些剂型均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多年来医院中的畅销品种,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排行榜上,曾连续7年稳居第2位。2002~2005年间,该市场综合年增长率达到17%,依此速度,预计2006年人血白蛋白市场份额将超过40亿元,从国内各地区用量分布看,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四地区仍将占据着60%以上的市场。
中国血浆蛋白制品行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而且发展很快,自1993年上海莱士公司将人血白蛋白生产技术引入我国,产品以商品名“安普莱士”投入市场后,美国、西班牙、奥地利、瑞士、德国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也陆续进入。
国产品光彩夺目
多年来,我国血制品行业处于品种单一、工艺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的初级发展阶段,因此,也表现出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特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血液制品工业不断发展和新工艺的推广下,血液制品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领域。而我国的血制品产业真正起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199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对血液制品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在我国,血液制品属于特殊管理行业,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对象,从采血到生产全过程有着严格的管理规范。血浆在血站经过初筛并检测后,采用两步病毒灭活工艺,使产品的各项安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这对中国血浆蛋白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4年后,国内企业先后有产品研制开发成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天坛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等7家企业获得生产批件。2000年以前批准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定点厂为30家,1999~2001年这些血液制品厂家相继通过了GMP认证。迄今为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已颁发了187张生产批文,36家厂商涉足了这一品种。每年原料血浆投料约4000吨,生产人血白蛋白约120吨。
从近10年来医院的统计数据表明,人血白蛋白已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品种,在国内畅销的药品中备受关注,2003年我国医院人血白蛋白市场已达到了27.24亿元,2004年的市场规模增长率为8%左右。
2004年国内销售额居前5位的生产商是成都蓉生药业、上海莱士公司、华兰生物公司、广东佰易药业和四川远大蜀阳药业,5家企业的投浆量占全国投浆总量的64%,而其他30多家企业投浆量仅占36%左右。特别是华兰生物工程(苏州)公司生产线的投产,使华兰生物的年处理血浆能力进一步加大,据华兰生物公司2004年年报表明,人血白蛋白业绩为2.82万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33.58%。近两年,华兰生物血液制品总体收入持续增长,但是经过调整后,人血白蛋白、静注丙球、肌注丙球三大品种中,人血白蛋白的比重略有减少。
2005年国内医院总体药品市场受药品降价、药品招投标采购及医院用药预算管理等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遏制了其快速增长,但各类药品增长苦乐不均的状况随之形成,其中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增长得较快,样本医院人血白蛋白用药金额为3.88亿元,比上一年的3.39亿元增长了14.45%。其中:进口品所占份额不到20%,国内产品占据了80%以上,说明受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人口自然增长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人血白蛋白市场也因此快速增长。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国内人血白蛋白市场已超过了30亿元,有中生集团等30多家生物制品企业参与竞争。前20家企业占据了96%的份额,而余下10多家仅占4%。前5家企业产品占据了这一市场的58%(见表2),预计2006年有望达到38亿元的市场规模。
舶来品参与角逐
从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人血白蛋白用药分析,由于国内生产的人血白蛋白已占了市场90%左右的份额,成为市场中的主流,外资品牌对国产血液制品市场尚不构成威胁。看到这种形势,国外有些血制品厂商曾退出了这一纷争的市场,但是,随着国外血制品企业产业布局和主营调整,一些经过重组后的国外厂商又重新返回我国市场,从而使血液市场发生了骚动。
目前,我国的主要进口产品来自5个国家的9个品牌(见表3),其中的拜斯明、贝林、亚玛、Albutein都是在国内市场应用多年的品种。可见国外血制品巨头企业已对我国这两年快速增长的市场垂涎欲滴。据统计表明:2005年德国安万特大药厂的人血白蛋白在市场上增长率较快,从上一年3%的市场占有率扩大到8.88%,北京拜耳公司的人血白蛋白从2004年的2.97%增长到5.11%,韩国绿十字公司也从0.47%上升到了2.14%。估计在2006年,国外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加上合资产品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将逐渐激烈。
寡头市场已见端倪
随着临床的需求和国外高端血液制品的使用,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走向已逐渐明朗。从目前血液制品结构看,国产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等低端产品的产能较大,暴露出供大于求的潜在危机,这从上市公司最新年报中销售额的走低已初见端倪。在国内外厂商工艺技术、质量控制手段和规模效益较大差距的影响下,近几年内,国内将展开一场淘汰赛,30多家血液制品企业的重组已成必然。
相比之下,我国在血浆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方面与国外尚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国内的高端产品凝血因子的产量较少,重组DNA制品、转基因动物制品、转基因植物制品尚未形成商品化。随着我国扩增、培养和纯化技术的日趋完备,将使这一大类制品的产能得到释放,从而提高我国血液制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有专家分析指出,目前的这种状况与格局,与国内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整体研发能力不足有关,而且血浆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又是一个最大的薄弱环节,众多血制品企业在高附加值的品种面前也只有“望洋兴叹”,在与国外发达国家血液制品业有着较大差距的形势下,血液制品的升华已成为这一行业的出路。(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