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上半年医药市场分析
上半年医药市场分析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5月0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新华社信息北京9月19日电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上半年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如下:   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整体经济增势强劲,初步呈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势头。进入4月以后,受非典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受严重冲击,经济增速明显回落。面对冲击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作出了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松劲,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国家及时出台各种援救措施,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同时,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增加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西部开发和社会发展的投资。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非典的影响,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6月份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医药行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自近年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快于全国GDP一倍以上的增长速度。上半年,医药经济在去年高幅增长的基础上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药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疫情防治的市场供应。实现了时间过半,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完成过半的行业调控总目标。   三.行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据统计,2002年医药行业前100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40.4%,比1999年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5.8%,也提高了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   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近年来,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招标采购、药品零售限价、GSP认证加快、流通领域逐步对外资开放,使企业面临生存或淘汰的严峻考验。因而从推动医药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产权多元化、加快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发展大公司、大集团、中、小企业特色经营,推动批发企业实行代理配送制,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医药商业开展中外合资试点,发展现代物流,提高医药经济集约化等方面的全方位推进,加快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现代化的进程,逐步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率。总代理、总经销在批发企业中大范围推广,零售连锁经营从中心城市迅速辐射发展。   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费用率高、利润率低依然是商业企业的“四大软肋”。据统计,2000年医药商业利润率又创新低,仅为0.64%,费用率仍高达9.84%;多数医药商业企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企业亏损面、亏损额继续上升,有17个省市出现汇总性亏损。医药商业状况依然堪忧,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   五.医药零售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竞争加剧。近年来,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畅旺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许多企业积极投身到医药零售业中,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非典期间零售药店相关药品、器械、卫生材料及消毒卫生清洁剂的热销,成为拉动医药商业销售呈现快速增长的又一动因。目前,各地大卖场、平价大药房相继出现,其经营成本低廉,大进大出,对现有流通格局造成较大冲击,加剧了医药零售市场的竞争。为此以连锁为龙头,以资本并购为手段,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强化品牌意识,引进特色服务,连锁总店积极发展配送功能,大幅度减少流通费用,以及主动寻求同外商合作,引进国外著名品牌,导入其经营技术、管理、发展模式,开创医药零售连锁新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医药流通企业不可回避且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   六.农村消费市场有所启动,潜力需进一步挖掘。1-6月份,全国六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约为80亿元,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从销售比重来看,农村销售仅占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8%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消费质量的继续提高,国家对农村卫生、药品供应政策的落实,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农村市场的开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启动内需,寻求医药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争之地。各级医药商业企业,要把医药零售连锁延伸到乡村,促进医药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七.药品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70家158个品种典型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药品消费货源构成比例为:国产药占27.05%,其比重下降4.84个百分点,合资药占55.55%,其比重提高1.44个百分点,进口药占17.40%,其比重提高4.02个百分点。销售额居前10位的药品依次为吗丁琳片、达美康片、胰岛素针、人血蛋白针、芬必得胶囊、头孢他啶针、头孢呋辛纳针、钙尔奇D、羟氨苄青霉素胶囊、头孢唑啉针。可见,合资药品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在国内市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凸现。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试点工作的不断完善。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国产普药及新药仍将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OTC药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常见流行病药物、消毒品、保健药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海洋药物成为挑战常规化学药物的新品种,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八.药品降价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更为突出。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的全国30个主要城市化学药品零售物价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02年药价总指数为95.39,比上年下降4.61个百分点,各类指数均呈现一定的降幅。今年上半年,国家计委又对西药199种,2200个规格;中成药267个品种,进行了调价,平均降幅达15-20%,至此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的甲、乙类药品调价方案已全部出台。受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及市场竞争如剧的双重影响,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药品价格管理,建立以代表品价格为基础,各种比价系数为依据,体现优质优价原则的药品价格定价方式,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医药费用的节约。企业获利空间会进一步压缩。   九.综合治理是关键,阳光工程呼唤科学、规范、公正。据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两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在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构的组织下,轮番进行了主动或被动的招标采购活动。招标采购范围覆盖医保目录中,所有西药、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使用量较大的全部抗微生物,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消化系统类西药以及医用生物制品。各地反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消费者没有享受到招标降价后的实惠,一些药价仍居高不下;医药商业企业承受着不合理的经济负担,有些已濒于亏损的边缘;工业企业赚不到利润,甚至有的品种出现了药品一中标就死的怪现象。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工商企业应得的利润以各种费用的形式转移到招标中介机构和医院,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招标中巧立名目,乱收费用;手续繁琐,缺乏公正等问题更令企业苦不堪言。可见,药品招标采购并不是解决医药购销活动不正之风的主要手段,解决这一难题,还需从更深层的体制入手,从源头抓好综合治理。   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流通秩序不断得到改善。在全国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的大形势下,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联合行动中,药品市场的监管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换发的手段,从源头抓起,克服低水平重复,通过换证减少企业数量近30%。及时组织了GSP认证工作,监督药品经营企业严格内部管理、规范流通行为、依法经营。现已有30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合格。按照规定,到2004年底,全国药品经营企业都要经过GSP认证合格,否则将取消经营资格。此外加大对药品质量的抽验力度;加强对流通领域药品分类工作和药品招标采购中介机构的管理。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基础工作的开展与加强,促进了药品经营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工作。   十一.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已悄然加快。据悉,中国新兴集团与瑞士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的永裕新兴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已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药品分销领域开放后境外资本的首次实质性介入。合资项目总投资1.2亿人民币,注册本8000万元,新兴与裕利的股份分别为51%和49%,合资期限为30年;合资项目以双方目前的经营范围为基础,并不断引进和开发新的品种,同时引进裕利先进的营销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组织国内的产品出口;兴建现代化配送中心,其目标是力争在三、五年内进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前10名做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医药商业公司。由此可见,医药流通领域同外商合作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