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全国纠风工作会议表示,将改进药品价格核定办法,扩大政府定价药品范围,逐步推行对所有处方药实行政府定价。笔者认为,以现在的机构配置,政府既没有能力制定合理的价格,即使勉强为之,以大面积的计划价格来进行医疗资源配置,对整个医疗环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而影响是正是负,还需要充分评估。
目前国家发改委在某种程度上行使着药品定价的权力。但发改委历来二十多次降价,引起强烈反应,而抑制药价虚高的效果则看不到,评估不了。我们无法了解国家发改委如何对成千上万的药品定价如何决策,如何跟踪。只能从细节来了解。
至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共22次大规模的降价,降价幅度轻则百分之二三十,重则五六十。降价频率也越来越高,今年已有两次降价。每次降价, 医院药店却各有奇招应对。价格杠杆是何等重要的器柄,可以用来抑制药价虚高,可以调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可以用来扶持医疗医药产业,但自降价伊始,可以说是“用也轻率,降也粗暴”。笔者可以理解发改委降价的初衷,但仅凭发改委的工作人员,来分析、掌控和教化中国的医药走势,实在勉为其难。
另外,即使政府有能力制定相对合理的药品价格,但如果将所有处方药制于价格管制之下,实为下策。除非整个价格体系完全失控。但现在远没有到这种地步,即使有这样的假象,根本上说是调配失控。调配失控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强力、掌控足够资源并且专业化的部门来运作,没有一个务实的提供医疗服务的战略目标,没有专业的法律来限制或引导地方政府执行。医疗医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涵盖诸多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但资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推动力,而保持一个相对流动的价格体系,则是基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有足够的理论和经验,足可以游刃于计划和资本之间。但在医疗行业内部,还在为所有权这些空洞的概念喋喋不休。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国家达成医疗服务目标的步骤无非:足够的投入再加上合理的配置方式。现在较多的强调投入,但笔者认为,中国医疗保障最大的问题在于配置。政府、国民、医疗医药行业、或许将来还加上第三方(诸如保险业)是利益共同体,而不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而政府无疑是其中主导,但必须高屋建瓴,否则对中国这样规模的大国而言,即使富足如美国,也难以人尽其医。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