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前,医药卫生支出已成为我国家庭继食品和教育消费之后的第三大类支出。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世界各国在解决国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上有各自的高招,它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 有病先去社区医务所
本报驻英国特派记者施晓慧报道:英国《泰晤士报》曾做过一项调查,在选择“20世纪英国政府作出的最能影响国人生活的政策”时,46%的英国人认为是“国民医疗保健体制”,18%的人认为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15%的人认为是“赢得二战的胜利”。由此可见,国民医疗保健体制对英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英国国民医疗保健体制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不论收入多少,人人都可享受同样的医疗服务。不论是百万富翁、大学教授,还是火车司机、建筑工人,凡有收入的英国公民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并按统一标准缴费。不但英国公民,就连本报记者这样到英国工作的外国人、外国留学生甚至进入英国的难民,只要是合法居留,都可享受免费医疗。这套建立于1948年7月的医疗体制着眼于普通民众,目的就是使全体公民没有生病的后顾之忧,即使失业或没有工作能力的人,也不必为个人或家人生病发愁。英国的看病方式与中国不同,不是大病
小病都去看门诊。英国实行的是就地看病,有个头疼脑热,就去社区医务所或找家庭医生,就诊和买药都不交钱,只是在药房取药时,每张药方需付6.4英镑的处方费。只有急诊、专门检查或住院治疗才去医院。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