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晨报报道,“最后一次,还有没有人出价?”拍卖师“啪”一声槌响,时珍阁大药房连锁公司87.55%%的股权和时珍阁医院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权拍卖意外流标了,仅有时珍阁拥有的7项商标以1.15万的超低价被人买走。
竞拍者全是自家人
时珍阁此次拍卖,是因欠债4000余万,被交通银行人民路支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债权。之前时珍阁曾报出整体打包30万元的拍卖价,但拍卖公司透露,由于无人接招,昨天改为三项标的分开拍卖。
但拍卖过程分外冷场。时珍阁商标,起拍价1.15万元。现场的三位买家左右环顾,都不愿出价。拍卖师连续喊价两分钟后,一位手持2号牌的女买家才亮牌,以1.15万元的价格拿下商标权。
接下来的拍卖更让人大跌眼镜:时珍阁大药房连锁公司87.55%%的股权叫价15万元,时珍阁医院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权叫价10.65万元,均无人举牌。事后,连拍卖师也连称出乎意外。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来竞拍的3个买家全与时珍阁有关联,“买走时珍阁商标的人,就是时珍阁医院管理公司的大股东派来的,目的是防止时珍阁商标落于他人之手。”
记者注意到,此次拍卖的时珍阁7项注册商标分别用于洗涤剂、啤酒、咖啡等类别,6项已获准注册,而时珍阁作为药房最关键的1项药品类商标,却仍在申请中。
债务缠身吓退老板
时珍阁曾经是重庆最大的民营药房,为何此次拍卖却无人接招?
“时珍阁之前报出的整体30万拍卖的确不算高。”昨天,和平药房高层表示,但在研究了时珍阁的资产资料后还是决定放弃。
桐君阁(12.95,-0.20,-1.52%)、同仁堂(36.96,-0.65,-1.73%)等药房的态度也如出一辙。“买来划不着。”和平药房负责人连连摇头。据记者了解,时珍阁药房去年为崎岭医药提供了3154万元的担保借款,还曾向交行贷款1900余万,目前负债达4600余万元。
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上时珍阁集团董事长甘奇志,他表示,眼下还在积极寻找买家,但具体细节他不愿透露。
而据记者了解,其实对时珍阁感兴趣的买家仍然不少,包括近年涉足医药业的金冠科技,甚至远在深圳的海王星辰药房,都曾向甘奇志打听过时珍阁的拍卖底价,但昨日均未现身。
三大原因击垮重庆民营药房
四五年前的业绩辉煌,如今停业、资产拍卖,各种负面传闻不断,时珍阁元气大伤。“我现在只想多读几本书,思索如何东山再起。”时珍阁集团董事长甘奇志的话,道出了重庆多数面临困境的民营医药老板心态。
为何天虹、麦克、时珍阁等多家民营药房相继走麦城,昌野、康中王等民营药房也在喊“日子难熬”?重庆医药商会会长唐良平分析说,原因主要有三:
疯狂价格战利润下滑
“几年前,医药行业的毛利起码有30%%-40%%,但现在有5%%就算不错了。”唐良平说。民营药房全发药业也证实,受价格战影响,目前的药品销售利润普遍不超过5%%,有些品种甚至只有1%%-2%%。
疯狂杀价打价格战,让利润不断下滑,是民营药房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杀敌三千,自残八百,怎么能不败?”唐良平痛心地说。
乱投资导致资金紧张
此外,很多民营药房不顾自身资金实力,涉入医药物流、药品制造等领域盲目投资,也导致药房资金链吃紧。
“除了时珍阁,双叶也曾收购南川金佛山的一家药厂,全发也在璧山建了医药物流中心,动辄上亿元的投资,资金怎能不捉襟见肘?”唐良平说。
政策紧箍咒成本翻番
自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多项医药行业政策也让民营药房头痛:GSP认证、抗菌药限售令、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众多政策都是紧箍咒,实力不敌国有大药房的民营药房销售量受此影响迅速下滑。
据多家民营药房透露,现在一个药店单店的经营成本,比前两年增加了不止1倍,而销量却不见得比往年高。
本版文字均由本报记者曹嘉智实习生鄢银婵采写
一度入围全国百强
时珍阁集团前身是重庆时珍阁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立于1988年。“上世纪90年代初,甘奇志就在南坪药品批发市场租柜台卖药,几年下来赚了上千万,便另起炉灶开起了时珍阁药房。”一业内人士透露。
2000年,时珍阁步入巅峰,名气开始与和平药房、桐君阁并驾齐驱。甘奇志也开始一系列大手笔投资,2003年投资上亿元在南坪建成号称重庆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同年又进军药品生产领域,以300余万的价格拿下万盛某中药厂。
但近两年,四处投资的时珍阁渐露疲态:2005年遭遇银行收紧贷款,上千家供货商一度逼宫;旗下的数家直营店也全部出让,目前仅存几十家加盟店。2004年,时珍阁曾排名《中国药店》连锁药店百强榜第15位,但今年,其排名已跌至第34位。
价格战不再是出路
民营药房陷入困局,大药房仍在穷追猛打,重庆药店出路究竟在哪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价格战不再是出路。
三年前,由西部药城和全发、时珍阁等民营药房率先挑起的多番价格战,的确让重庆居高不下的药价大幅下滑,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正是从那时起,重庆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平价药房。
但时过境迁,在药品销售行业利润大幅下滑至不到5个百分点的今天,再喊价格战,对行业来说是得不偿失。因为价格战越陷越深,只能导致更多的药企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让整个重庆医药行业走入一蹶不振的泥潭。
“现在的医药行业,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稳扎稳打,尤其是民营药房。”一位民营药房老总说出不少同行的心声。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